“2011计划”要求牵头高校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优化创新条件和环境,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所谓“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就是要逐步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和聚集能力,促使高校回归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的本源。“2011学院”作为我校本科生培养的大胆尝试,承担着为重构中国优秀本科教育探路,为培养卓越科技领军人才试航的重任。12月4日上午,我校在行政楼119会议室召开“协同创新与本科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副校长乔旭教授主持,副校长张进明教授出席并讲话,教务处、协同创新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研讨会。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热烈研讨,卓有成效,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为“2011学院”的未来发展找准了定位,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扎根时代,精准定位。未来社会是创新的时代,是体验的时代,更是全脑思维的时代。 全球化、高科技、富裕是这一时代的典型特征。全球思维,本土运作是加快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严峻挑战:第一,随着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实施,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我国高校迫切需要回答“钱学森之问”;第二,以翻转课堂为新手段的可汗学院,以华为大学代表的企业大学正不断冲击高等学校的主体地位;第三,“2011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全新的事业平台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做出新亮点,将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成育人的优势,从追随者努力向领先者转变。二是聚焦要素,激发活力。发挥“2011学院”作用,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引导,文化熏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促进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专利化、商品化;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使教师潜心育人,主动适应转型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促进教师向教练的角色转变,推动师生共同成长,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尊师厚生,让学校的改革发展惠及广大师生,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师生的满意度为工作的着力点,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及成长成才服务体系。三是整合资源,协同跨越。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中心对于人才培养的平台支撑作用,加强“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2011学院”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多方位多角度合作办学,加强校际、校企交流,构建以关联企业(学科型公司)为载体,产学研用结合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强化网络等开放资源的运用,一方面充分借力翻转课堂,共享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发挥校友的关键作用,加强互动交流,给在校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加强国际合作,借力国家战略、借助外向型经济发展、借力越来越多的海外青年学子,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化的人才,为学校跨越发展,实现“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 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