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暑期学校的心得体会
1802班 许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暑期学校,一开始的我对于暑期学校的认识还仅仅是几个关键词:实验、师兄师姐、完结答辩。学哥学姐口中传出的对暑期学校的认识,让我对它既憧憬又带有一点顾虑。
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在开营仪式的现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学院的各位老师为我打消了疑虑。暑期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让我们能够早点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同时,中心老师也带来了前辈师兄师姐们的宝贵意见。他们的发言让我意识到原来科研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是人们被其高冷的外表所蒙蔽,其实科研很简单。
但是话又说回来,科研又很复杂,它不仅仅考验一个人的创新精神,更是对一个综合素质的全面磨砺。它更注重一个人吃苦耐劳的品格以及超强的安全意识。上述几种品质缺一不可。
短短的十四天里,我和同学在不同的实验课题组跟着师兄师姐,真正体会到科研一线工作者的艰辛,对于他们而言每天工作到八九点是家常便饭。而即便如此勤奋地工作可能最后取得的结果并不如意,师姐和我说:“失败才是正常的,成功才是不正常。”是的,在科研这个失败率远高于成功率的行业,多少像师姐一样正直青葱年华的年轻人,夜以继日,前赴后继。
尽管过程艰难,失败颇多,但是最让人感到后怕的还是:寂寞与孤独。偌大的实验室,当你独自一人,在实验数据中苦苦摸索时,孤独的鬼魂向你伸出魔爪,此时唯有意志坚强之人才能不为所惑,坚持内心的宁静,守望诗和远方。
实验,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再次实验。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可能要重复成百上千次才能得出最终结果,而我仅仅做了十几组实验就失去了做下去的勇气,这或许就是我和师兄师姐们的差距吧。协同创新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像他们一样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所以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于他们也功不可没。
科研,并不仅仅是领奖台上的光鲜亮丽,也不仅有其行业所散发的高冷光环。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辛酸,高冷光环之下,也有科研人员之间的温存。暑期学校让我重新认识了科研这个名词,或许十四天不足以让我对其有多么全面深刻的理解,但是科研工作者散发的严谨、认真的精神光芒却也足以反映其的独特魅力。
完结答辩当天,中心老师认真倾听了我们在十四天里的收获与感想,也对我们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而最让我留恋不舍的,还是在十四天里对我悉心指导的老师和师姐,临别之际,我真切感受到了科研的神奇磨砺,当你回顾过去时,它会让你怀恋你所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暑期学校心得体会
书院1804孟子训
在今年的暑期,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举办的暑期学校。在图书馆报告厅于7月12日举行了开班仪式,几位老师给我们谈了暑期学校的一些注意事项和要求,并对我们暑期学校的学习方向进行了指导。
7月15日是暑期学校的第一天,导师为我介绍了课题组的相关情况并让一位学长带领我进行为期两周的实验室学习。首先学长带我参观了课题内的实验室并讲解规定和安全知识,只有了解了实验室的要求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科研和实验。
我参与的课题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用于空气净化的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首先在指导下学习了静电纺丝的有关知识并阅读了相关文献,以保证在实验前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去支持实验。结束了最基础的学习后,在学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规定学习静电纺丝机的使用方法。纺织完还需要测量膜的一些参数,但是这些仪器操作复杂,所以只能由学长和导师操作。在所有实验结束后、最后的几天里,我总结了学习内容、整理参考文献并完成了答辩PPT,导师和学长给了我很多意见,帮助对PPT和答辩进一步的加工与升华。
通过这次暑期学校十四天的学习,我真正走进实验室跟随学长学姐做了课题实验,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的有关知识和规定,学习了课题内静电纺丝和纳米纤维膜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课题内所需的一些机器的使用方法。在这里每天的学习都会引发我对自己现在所学专业发展和自己知识技能的不断思考,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自身的局限和不足,而学习也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两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已经令我获益匪浅。
参加暑期学校时我们还只是刚刚结束大一生活的学生,个人专业知识还不丰富,此次学习也只有短短的十四天,并不能够透彻理解课题内的一些问题。但此次暑期学校的学习,我们有机会提前接触到学校里最顶尖的实验室,感受真正科研的氛围,了解处于科技前沿的相关技术,甚至是参与了这些技术的研究。我相信这样的一次机会是一粒科研的种子,在未来无论是对于大二的大创项目、亦或是以后的科研之路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暑期学校的生活短暂而精彩、辛苦而充实。如今回想起来,走好远的路去国重楼、彻夜研读论文文献、在实验室认真专注实验、休息时与师兄师姐开怀畅谈……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它们都是我曾走过的路,会永远存在于我的记忆深处。在最后一天答辩结束后,我回到我待了整整两周的课题组,和每一位学长学姐告别,我是十分不舍的,尽管学习时间只有两周,但我似乎已经非常熟悉这样的生活。
虽然这一段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我相信未来还会有很多很多的机会再参与这样的科研学习活动。同时非常感谢协同创新中心给了我们书院同学这样一次意义非凡的学习机会。
暑期学校的心得与体会
乔雅婧
我最早了解暑期学校,是从小班那里得知,那是就对暑期学校充满了好奇,大牛导师带队,师兄师姐辅助,带着懵懂的我们,在炎热的暑假,进行一场学术的征程,想想就有一种大神带你打游戏,快速升级的快感。
于是当报名开始时,我迫不及待的报了名,选的是我想学的材料专业。因为我所在的学院大二下学期才分专业,而且有四个专业,所以,暑期学校也是我了解目标专业的好机会。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学习对于我们决定未来科研取向、兴趣方向都至关重要。
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所分配的课题组,见到了带我的师姐,了解了实验室的情况,导师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该课题组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并询问我们是否有感兴趣的方向,她会尽量满足我们的需求,因对该课题感兴趣,我选择留下。此后充实的两周拉开了序幕。
第一件事,就是看文献。师姐帮我找了几篇文献,让我好好了解课题组研究的课题。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身为大一的我连文献都没有搜索过,更别提看懂英文文献。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下去,虽说痛苦,但收获不小,阅读文献的能力基本get。
文献后就是实验,我跟随师姐开始了实验室生活,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最初的激动与兴奋褪去,留下的是淡定与麻木,实验也失去了最初的趣味,每次必需遵守的服装规范在炎热的夏天里也变成了痛苦,每日只有与师姐聊天的乐趣。我开始重新思考,这是我未来想选的道路吗?我喜欢材料吗?我热爱科研吗?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我能坚持吗?以前对我来说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有了实验室的经历后我有更丰富的经历去做判断,它不再像我想象的那样高大上,它是枯燥的,痛苦的。
但也有愉快的。虽然每日的工作是重复的,反我总能学到新知识,今天师兄注意到我操作的一个小错误,明天师姐分享了一个实验的小技巧,都让我获益匪浅,而且这些收获比课本上学来的知识立体很多。
暑期学校给我提供了珍贵的进实验室的机会,还让我认识了优秀的师兄师姐,与他们的交谈,让我对考研有了更加深切的了解。短短的两个星期,我却收获了很多,就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里面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明天,在未来里逛一逛,你会更加清楚你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2019年暑期学校心得体会
书院1801沈则方
在2019年的夏天,也是我大学中的第一个暑假,我万分荣幸地获得了参加暑期学校的机会。第一次听说暑期学校,是大一入学时,听学长学姐提起过,说是通过这个机会,大一的学生就可以获得进入实验室动手的机会。那时我就对这个项目十分期待。在大一的六月份,一听说可以报名了,我就立刻提交了表格。结果我不仅获得了进入实验室的机会,而且还是一开始就向往的材料方向让我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12日下午,我们在逸夫图书馆举办了开班典礼,在正式进入实验室前聆听各位老师的指教。结束后,我们便去了各自的实验室与导师们见面。我进入是BNT基无铅压电陶瓷相关的实验室。这一天我还没能进入实验室,师兄只是先给我讲了些实验室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一些要求,又给了我实验流程和文章,让我回去好好阅读,对要进行的实验有些了解,之后进入实验室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之后,真的进了实验室,我发现实际的科研工作与我想的实验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我大一这一年中,已经修过无机实验和有机实验两门课。在课上,老师会告诉我们每一步要怎么做,大致的结果我们心中也是清楚的,几个小时后就能得到一个成果。然而在实验室里,一切却不是这样的,师兄说他们一般都是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实验中更是可能出现任何结果。并且,在我们的实验流程中,有不少步骤都需要数十个小时才能完成,整个流程两周左右才能完成一次。而要想完成一个成果,耗时就更是长久了。在实验室中待了几天,我才认识到一项科研成绩的取得是多么不易而艰辛。
实验过程中,师兄一直耐心地指导我。他不仅为我讲解各步操作,提醒我注意点,还会向我解释这样操作的原因。这些其实很多是他实验流程上有的内容,但经他结合实验步骤的讲解,我对于这些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实在令我受益匪浅。
就这样,在师兄的指导下,我从称量药剂开始,经过球磨,预烧,压片,烧结,打磨,被银等步,将粉末做成了一片可以测试性能的陶瓷片。那一刻,看见两周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点东西,实在是有种成就感。
当然了,暑期学校这两周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这两周,我见到往日热闹的校园变得宁静,带着别样的美丽;见到了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的电镜;见到了研究生学长学姐们的日常工作。我对于实验室,对于材料科学,对于科研工作,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谢学长,导师们的指导,感谢学院,也万分感谢暑期学校提供的机会!
暑期学校心得体会
陈映紫
今年暑假有幸参与了为时约两周暑期学校实验室的实践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此次实践却让我收获到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历。不仅激发我对于科研工作的热情,使我领略到科学研究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实验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并激发了我的创新思维!
规范科研操作
实践期间,在助理导师的帮助之下,了解并操作了许多平常难以接触到高端的实验仪器,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由于仪器的高精确度,对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也非常高,难度系数也很高,很好地锻炼我的实验操作能力。此外还了解了许多实验室基本仪器的操作方法,能够做到操作无误,为今后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端正科研态度
在实践期间,我观摩了同实验室研究生的实验过程,师兄师姐们对待实验操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精确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严密复杂的推理,让我对科研人员肃然起敬。
看似单调乏味的实验室,却饱含情感。我分明在师兄师姐们的眼里看到了对这里近乎执着的喜爱,对科研无限的激情。七月正是南京最热的季节,实验室里更是有好几台700-800度高温的加热炉,但师兄师姐们似乎全然未曾察觉到脸颊上豆大的汗珠,为了记录数据,在实验室里从早上工作到晚上11点回宿舍似乎是常事。师兄师姐们的极高的科研素养不仅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为我的学习生活树立了榜样!
积累科研知识
在实验室学习中,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不了解课题论文中一些基本术语,经常对一些工作无从下手。但多亏了导师与助理导师的耐心指导,我也努力在闲暇之余认真学习实验相关知识,把握了实验基本原理,渐渐摸清了实验思路,顺利地完成实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参与此次暑期学校,我深以为对我今后走进实验室,走向社会都将产生非常巨大地影响。因为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更让我深刻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奋斗,不放松,不放弃,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实现人生抱负,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暑期学校心得体会
书院1801吴雨生
暑假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暑期学校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了解实验室的相关内容,我开拓了视野,学到了很多新东西,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同时还对将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期待。下面让我来谈谈我对本次暑期学校的心得。
一、师资力量卓越,充分发挥“”蜡烛“”精神
众所周知,优秀的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我有幸跟随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柔性电子研究部李盛教授进行有关钠离子电池的相关研究。在相关课题的研究中,我经常看见李盛教授的身影活跃在实验室中,为我们这些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做足了榜样。当然,李盛教授这样的导师还有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导师们都是十分优秀的,我们经常可以在各大著名期刊上看到他们的名字,先进成果领先世界。
二、师兄师姐齐发力,学习学到废寝忘食
进了柔性电子研究部,印象较深的一点就是称呼的变化。也许在本科生中看见比自己大或者小的会称呼他为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可到了实验室里,就变成了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颇有武侠之风不是吗。在两周的学习生活中,我和另一名同学跟随邵梦师兄和陈天明师兄进行电池方面的学习。由于我住的亚青宿舍离先材院距离较远,所以每次到的时候都比较晚。可是,每次当我们到达实验室的时候,必定有师兄师姐在进行实验。记得有一天,我和陈天明师兄聊天,他说很多人都很晚才离开实验室,有的甚至直接在实验室过夜,就为了实验结果。听到这,我就觉得师兄师姐们好拼啊!
三、独特组会分享,展示学生风采
在为期两周的实验室学习实践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组会。在柔性电子研究部,隔几个星期都要开一次大组会,每周周四还要开小组会。在大组会上,指定学生要先用英文总结自己几个星期以来的课题成果以及发展前景,然后再用中文简单概括下,最后由在场所有人进行提问和建议,并由导师进行点评。小组会也是如此,只是人少了一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能锻炼学生组织演讲能力并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活动。这也激励了我在最后的答辩使用英文进行讲述。在我看来,所有人一起帮你找问题,总比你一个人来得容易。
四、实验室要求多,绝对安全第一
刚进实验室,师兄师姐们就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软固废和硬固废要分开、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开、进实验室必须要穿实验服带手套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稍加不注意可能酿成大祸!
我的研究课题是三聚氰胺泡沫衍生碳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各种仪器如真空干燥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等。我要安装一个纽扣电池来测试它的电化学性能。由于这个操作只能在手套箱里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们观摩学长进行了纽扣电池的安装,也了解了测量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手段。总之,收获满满。在最后我们也讨论了该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如何优化这种材料让它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总的来说,本次暑期学校实践培养了我对实验的兴趣。最后感谢2011学院和国家协同创新中心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同时也希望以后能再次有进入实验室的机会。
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暑期学校参与心得
2011学院1803王子阳
朱文公曾就治学而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对于自然科学,我想更应是如此。理论总是从实践中得出,又终将被应用到实践中去。基于这样的认识,在2019年7月,我参加了由2011学院与国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暑期科创训练营活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践学习。
实践期间,我跟随着中心化学制造研究部的赵恺导师、郭经宇助理导师和一众师兄师姐在化学实验室学习,查阅文献,协助实验,处理产物,度过了充实的14天。其间我有陷入过困难挫折,也有洋溢过笑语欢歌,有挥洒出的辛勤汗水,更有收获来的累累硕果。只有亲自面对着试剂,仪器和数据,才会明白自己所学的那浅薄得可怜的理论知识是如此苍白,才会由衷地认识到自然的神秘魅力与高深莫测。当考虑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却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产物就从色谱柱里过没了,当明明已经尽可能把样品提纯了却还是在打核磁的时候出现杂点了,当一切底物溶剂条件都与文献中相同产率算出来却还是不理想了,我才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真实世界绝不如所谓理论描述得那般简洁单纯。在有机化学书上仅仅是一条式子的反应,在实验室中真正做起来却有如此多的方面要考虑。许多涉及到的背景问题竟会是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的争议论题,查遍文献也无所获;亦或是无法研究的细小琐碎干扰,调整遍反应物和溶剂却还是在所难免,想到自己对于这条科研之路仅仅是管中窥豹了其一隅,导师和师兄们一路都是这样披荆斩棘地走来的,我就不禁为科学研究之艰辛不易而唏嘘不已。
尽管如此,古今中外却还是有着如此多的志士仁人立志踏上这条道路,为了穿越这扇窄门而一往无前。究其个中缘由,我想兴许是因为他们怀着一颗探寻真理的正心之故吧。当人仰望着星空,开始对自己所在的世界产生了其他生物所没有的好奇心的探索欲时,他便与动物划分出了区别。而当现代科学的大厦开始一砖一瓦地成型时,遵从理性与逻辑,基于实验与分析的科学探索精神也就这样传承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怀揣着赤诚之心,明正之意,辛勤地奋斗在探索真理的战线上。与天相斗,其乐无穷。在漫长,枯燥,充满挫折的科研之路上支撑着他们的,是超世之才,是坚忍不拔之志,更是对变化之学,万物之理探求的欲望。导师在结题答辩会上告诉我乐趣在科研当中的重要性,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要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怀揣着对自然的兴趣,走在充实自己,提炼本领,探索真理,造福社会,想必应是相当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了吧。我希望能在此后的学习生涯中多多向师兄师姐,导师教授们虚心求教,学习他们的满腹经纶,更学习他们的诚意正心。
“朝闻道,夕死可矣。”此次的暑期科创训练营实践让我得以有此收获感悟,实在是弥足珍贵,因此我也应当感谢我们的学院和国家协同创新中心,能为我们这些小白们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和机遇。同时希望未来的路上,所有有幸参加过暑期学校的同学们都能抱着赤诚之心不断前进,只要不停下脚步,道路就会不断延伸;希望我们都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