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植物激活剂先导结构的优化与诱导抗病活性研究
报告人:范志金教授
报告时间:2021年6月1日(周二)上午10:30
报告地点:笃学楼30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范志金,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药生物学”、“农药生物学实验”和“杀菌剂作用原理”的教学工作以及新农药创制、农药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迄今,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已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学术论文65篇,获发明专利授权80多件。
1991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2001年3月调到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2008年12月晋升教授。2001年到2005年曾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测定研究室主任;现任天津市化工学会农药分会秘书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农药学分会委员。
报告摘要:
植物在长期与自然界斗争中净化出了一套完整的防御外来入侵机制,植物激活剂能诱导植物自身的系统获得抗性抵御病原物的侵染;它是一类本身没有直接的杀菌活性或者杀菌活性很低,但能刺激植物产生广谱、持久、滞后的抗病性能的化合物。植物激活剂作用机制的独特,原始的作用靶标不清楚,常规农药的创制手段难以适用于此,因而商品化的品种稀少。南开大学在构建植物激活剂生物活性筛选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S杂环的系统探索,创制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激活剂甲噻诱胺;同时,构建了植物激活剂和杀菌剂作用机制和靶标研究的平台,发现了甲噻诱胺诱导抗病的水杨酸途径和异噻唑类化合物诱导抗病的茉莉酸信号通路;从高活性化合物YZK-C22出发,利用多组学交叉的手段发现了杀菌剂潜在作用靶标丙酮酸激酶;发现了抗植物病毒新先导稠三环螺内酯交联TMV外壳蛋白阻止病毒复制的新作用机制。通过植物自身抗病活性与杀菌作用的有机结合,发现了多个兼具诱导抗病和杀菌活性的高活性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具备产业化开发前景。上述研究结果对农药减量施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