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术交流> 正文
【学术报告】黄勇教授学术报告会- 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系列化绿色工程建材研究及应用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24-01-09

报告人:黄勇教授

报告人单位:新疆大学

报告时间:1月12号下午14:00

地点:材料学科楼B512

举办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黄勇教授,现任新疆大学二级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山英才第一层次人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中国交通行业百名优秀工程师,新疆第十批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

其兼任新疆公路学会副秘书长,新疆交通建设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西部复杂环境下公路养护协同创新平台(国家2011计划)主任,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编委,干旱荒漠区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地质灾害领域首席专家,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再生工程材料领域首席专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沥青标委会委员,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专委会委员,哈工大、同济大学、成都理工、重庆交大、西南科技大等7所高校特聘教授。

黄勇秉承胡杨精神,30年如一日扎根西部,所从事工作紧扣国家和行业发展大方向,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重点在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绿色低碳再生工程结构与材料、高寒山区“空天地内一体化物联网+大数据+绿色智能”公路及桥梁建造技术、高寒高海拔高烈度山区公路防灾减灾智慧环保新技术领域突破国际共性“卡脖子”瓶颈,填补了“以灾治灾”+“全过程环保、低碳、智慧可循环再生工程建造”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空白,创新了相关核心理论方法,科技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核心关键技术属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行业科技发展。同时,大规模开展了有效的科技生产力转化,依托新疆交通建设集团、新疆大学形成了相关产业链布局,将科技论文书写在了新疆“三山夹两盆”167万平方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地上,通过22项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开创了“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中国建造新方案。相关科研成果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主要参加人员),2项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5),2项获得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6、7),2项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3),获得国家级学会、协会科技奖项10余项(排名1、2)。主编行业标准2项并颁布,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地方标准5项并颁布;获得授权12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著,出版专著8部。为自治区培养相关学科本、硕、博、博士后人才300余人,培养企业核心科技骨干人员200余人(包括正高职称专家9人),带团队培养出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天山英才”第一层次2人,博士后10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人,国家三八红旗手1人。

报告内容简介

紧密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废城市“等国家战略,利用高含泥(粉)量固废(矿山固废、工业固废、建筑固废等)及高含泥天然地产材料(黄土、粉土、天然砂砾、沙漠沙、河湖底淤泥等),采用免洗脱(免水洗、免化学药剂去杂质等)低碳环保100%可循环再生利用工艺制备国家基础设施所需系列化低碳环保工程建材,可实现国家倡导的绿色循环建造,并重点在满足变废为宝、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造中规模化应用示范!

此项技术与现有传统技术工艺相比:每生产1立方绿色建材可消除2吨固废垃圾,节水4吨,减碳固碳20公斤,减少矿山及河沙开釆2立方,减少生态环境破坏98%以上,节约工期50%,节约工程造价5%-50%。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