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沈斌博士回访母校并做学术报告

时间:2013-05-09 来源: 作者:生工学院 摄影: 编辑: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沈斌博士携夫人莫妮卡于5月8日回访母校,并在生工学科楼A1报告厅为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刘晓宁教授主持。

沈斌校友系我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2004届优秀研究生,师从博士生导师刘晓宁教授。其在学生时代即表现出较强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并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设计和目标。2005年, 沈斌校友赴德国图宾根(Tuebingen)大学核医学院Machulla教授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获得德国核医学博士学位。次年,沈斌博士被推荐赴美国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跟从Gambhir教授研究团队从事放射化学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被该校延聘为医学中心、放射医学系、分子成像计划(MIPS)、放射化学、PET中心研究员,从事新型PET影像剂合成、新型放射性化学标记的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PET影像剂合成等方向的研究,发表多篇高质量科研论文,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此次回访母校,沈斌博士为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师生奉上了一场题为“Radiochemistry at Stanford”的学术报告。他首先向与会师生简要介绍了全球闻名的斯坦福大学的风采,并以斯坦福大学的校训“自由之风劲吹”鼓励与会研究生在科研领域中大胆思考与创新。随后,沈斌博士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从事核医学研究所使用的一些尖端的技术与仪器设备,大大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例如,将两步无载体diaryliodonium salt的方法植入自动合成仪中,开发出一种快速自动合成高放射比活性的6-[18F]-L-F DOPA的方法,该法可适用于该影像剂的临床应用;利用微射流技术(micro fluidic)放射性自动合成仪来制备PET影像剂,相对于传统方法将产率提高了2-3倍。期间,沈斌博士回忆了与恩师刘晓宁教授共同建立实验室的艰辛,并鼓励同学们在从事科研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实验室的规划、建立与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最后,沈斌博士向大家重点介绍了与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合作的一项科研成果。他们基于2-cyano-benzothiazole(2-氰-苯并噻唑)和1,2-amino-thiole(胺基-噻吩)间的缩合反应设计了一种可以自我组合的PET影像剂,该影像剂能够在细胞内被Caspase剪切修饰后通过单体间疏水性的聚集而形成更大的微粒,从而可以在特殊的靶向位置放大PET信号。活体实验证明,该技术能够高效快速地检测出癌细胞,在癌症的检测和检测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沈斌博士高水平的报告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其严谨的科研作风也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与会的师生。报告会自始至终充满了母校情、赤子心、凌云志、科学梦的青春气息。报告会后,沈斌博士还与多位青年教师进行了深度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回访期间,校长办公室主任何学军、副主任俞建光、生工学院党委书记缪昌美等与沈斌博士进行了亲切的会谈。(来自生工学院)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