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中国江苏网]南工学子关注农村发展:从住宅入手 解决农村新社区“空心化”

时间:2017-11-06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芳 摄影: 编辑: 上传:向怀城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中国江苏网11月5日讯(通讯员 杨芳 记者 郭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拥堵化和农村新社区空心化这一对矛盾日益趋于白热化,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解决这一矛盾做出努力。”翻完一册近50页的《大城市周边农村新社区“二次空心化”问题研究——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调研报告后,记者问及团队调研初衷时,团队负责人、新利18彩票 2014级城乡规划专业王旭飞说。

“空心化”与“二次空次化”是农村发展阵痛

传统农村“空心化”广义上是指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等地跨地区流动渐趋活跃后,造成的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分布,狭义“空心化”是指由于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房屋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外扩内空”的演变。“二次空心化”是指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建新不拆旧”或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等因素导致新社区农民上了楼却留不下来的情况,出现的新一轮“空心化”现象。

2017年初起,南工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王旭飞、李玮华等8名同学陆续利用课余时间,先后走访江北新区桥林、星甸、汤泉和永宁等街道的14个农村新社区,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经过半年时间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据调查,人口空心化表现为老龄化严重的年龄结构、普遍存在的人口外流、社交网络断裂的邻里沟通。“我丈夫每年也就节假日回来几天,因为周边实在没有太多厂可以打工,所以还是去了远一点的地方,我在这开个小店,每个月多少再给家里添点钱。”张云小区的一位32岁小店店主介绍。

“二次空心化”的主导因素是住宅空心化

“二次空心化原因不一而足,但随着新社区建设,村民就业方式日趋多元,但除却42%的人从事二、三产业外,仍有40%的人村民从事第一产业。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我们就着重从住宅空心化入手进行了分析。”陈梦石介绍,“我们分析认为,农村新社区空心化的主导因素在于住宅空心化。”

“以前都是一个大院,儿子媳妇和我们一起住,现在他们搬出去了,就剩我们老两口了。”居民许爷爷感慨道。“以前我们一家人在一个院子就能住下,现在家里得三套房才行。”徐爷爷说。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家庭居住模式已由以往的大家庭集中居住向核心家庭分散居住转变。这种“儿子他们分开住”的演变直接导致住房需求套数增加,但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与农村就业机会减少的双重影响下,家庭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小型家庭的住房常年空置成为常见现象,推动了农村新社区“二次空心化”现象的产生。“住宅空心化已从平面空心化转变为垂直空心化,体现为多层住宅中部分套间的空置。”魏云介绍。

考虑村民实际需求是解决“二次空心化”的法宝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空心化’呈现出资源重复浪费、产业非农化滞后、乡土意象消逝、传统文脉断裂等现象,解决这一问题是系统工程。就南京江北新区样本农村新社区‘空心化’,我们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了应对之策。”王旭飞表示,不同建设年代的新社区宜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以永宁生态小区为代表的城镇地区农村新社区为例,该区农民已完成非农化转变,基本从事二三产业,因此对这类农村新社区不必刻意降低农村新社区土地“空心化”程度,仅需在增加社区周边企业数量,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提升交通便捷度等方面做文章。

“解决社区‘二次空心化’,我们认为考虑村民根本需求是关键。”陈梦石说道。针对江北新区农村新社区“空心化”问题,他们认为首先可以改革完善住房补偿制度,提高保障额度与力度;其次实行土地流转,改变原有土地生产、使用、分配方式,使农民能真正从其中获益;再次推进农村住宅确权,规范农村住宅交易市场,保障农村村民住房产权,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制定全国性的政策来进行指导。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农村新社区必须制定适合乡村特色的规划。乡村规划绝不能呆板套用城市理念。”王旭飞补充表示,在规划时要考虑村民农具和粮食存储、耕作便捷等这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特殊问题。从农民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生活状态和愿景,制定最适合他们的规划。


2017年11月05日《中国江苏网》:http://news.jschina.com.cn/focus/201711/t20171105_1167630.shtml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