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南京8月29日电(通讯员 黄政瑜 严文辉 曹金腾)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农产品”主要是依靠大型的电商平台,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而且缺少品牌效应。所以聚焦“互联网+农产品”,为中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7月18号,新利18彩票 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调查组成员一行人抵达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新合社,希望通过调查访问来了解互联网是否能在农村进行推广。
虽心向往之,然力所不及
采访新合社瓜农:农产品线上销售聊胜于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亚辉 摄
调查小组首先询问了一位瓜农小哥对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看法:“你说的这个我都了解过了,不过我觉得网上卖没实地方便,还要经营网上的店面、宣传,我没有那方面经验和技术,而且我这直接拿去卖也挺好的,都是新鲜的,运输太久了也不好。”
从瓜农的话语中,组员们不禁思考,互联网运用方法、品牌文化宣传以及农产品生产效率这些因素是否在制约着互联网+销售模式在农村普及的脚步呢?
这时,一位在田中劳作的妇女引起了成员们的注意。通过交流,调查小组了解到,田中工作的大部分是妇孺老人,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上学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也是互联网+销售模式在农村难以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访新合社农民,网络销售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亚辉 摄
沿着田地行走,组员们又遇到了一位正在田中工作的妇女,在与其交流时发现,阿姨对互联网抱有向往和期待,希望可以在互联网上把农产品销售做得像她儿子网上购物那样简单,只可惜她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知识和技术。
之后,调查小组又走访了共计8片农田,10家农户,他们普遍反映的问题,均在于村子较为贫穷,条件落后,无法建立网络;子女多外出上学打工,没有了解相关知识的人,故无法建立网上渠道;人员较少,主要忙于田中工作,无暇进行线上销售;贮藏技术不够,难以保证特殊产品质量等。
采访工作结束的老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亚辉 摄
因地制宜,因物而异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本调查小组的另一支小队来到了南京市六合区一家的“四无”纯手工果园,咨询了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杨玉伦先生。
杨先生总结了目前“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推广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的文化程度较城市居民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互联网以及品牌宣传上经验不足,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发展。”
杨先生指出农村文化建设还有所欠缺,通过近几年国家的政策看,在农村文化方面,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同时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参访同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户杨先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佩华 摄
之后,杨先生和组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问题:物流。
尽管当代物流发展迅速,但是农村物流仍是最大瓶颈。种植农场的分散,物流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不少物流网点到了乡镇就难建下去。另外,由于冷链物流的不完善,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5%至30%。如何把最新鲜的、最高品质的产品,按照消费者期望的状态、期望的时间交付给他们,仍是一个天大的挑战。
直面挑战,勇敢向前
农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参差不齐、中间环节过多、品牌意识缺乏、农产品类别差异性小、物流不够发达等等问题都需要解决,为此,我们调查小组总结了农村民众反馈的看法以及专业人士的建议,拟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够以此帮助更多的农村搭上互联网快车。
首先是加强农村信息化教育;其次是对农产品市场展开有针对性的调研;接着是为农户提供更多的保障;最后就是加强物流投资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的配送能力并建立安全可靠的信用支付系统。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许多传统产业已开始大力开辟线上市场,农产品营销也不应例外。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应不断创新,抓住机遇,结合当地实际的措施,建设好“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新模式。
2017年08月29日《中国青年网》:http://sxx.youth.cn/jxqc/sjjs/201708/t20170829_10609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