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随着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愈发注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对于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不少企业人在相关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渴望。日前,在新利18彩票 江浦校区进行的一场博士招生面试会上,不少年薪达数十万的企业高管端坐在几位主考官面前,小心翼翼地回答着考官抛出的问题,只为了在为数不多的博士招考名额中觅得一席之位。
身为高管的他们为什么要挤破头到来读博,有些人甚至辞掉企业薪水丰厚的工作选择来此深造?这种做法究竟值不值得提倡?交汇点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探究。30岁的关广利是江苏一家有着700多人的模具模料公司的生产副总。他告诉记者,由于公司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好,订单源源不断,他每天都要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常常到半夜2、3点,去年部门的年产值已经达到4.8亿,年纪轻轻的他年收入也已过30万。
那么,为何选择来读博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关先生坦言自己打算边工作边读书。“今年我们公司和日本昭和公司合作,我是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PM树脂的核心技术攻关,目前我们公司正在和北京化工大学纳米研究所合作,在技术上遇到了瓶颈。我希望可以通过读博,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并将所学应用到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关先生告诉交汇点记者。
据悉,关先生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南工就读,在校期间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屡次斩获校内各种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还曾获得了全国挑战杯二等奖的殊荣。在面试现场,记者还发现面试者中不乏放弃诱人高薪选择辞职脱产读博的面试者。
35岁的葛亮工作十年,目前在上海一家医药公司做研发部经理,年薪30万。面对记者的疑问,他显得颇为沉着,“去年的某天,我看到一句话,‘人到35岁会出现各种状况,应该好好静下来读一读书’,很有触动,当即便萌发了读博的想法。”葛亮告诉记者,作为研发部经理,他的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由于缺乏理论上的知识,而过多地依赖文献解决问题,往往最后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了解到南工正在大力发展化学学科,而冯超教授的团队学术能力很强,尤其是在碳氟光能化研究上的突破和我目前工作正在研究的含氟结构药物关联紧密。我想在博士阶段转投理学,从理论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葛亮告诉记者。
通讯员 王凌菲 交汇点记者 李爽
2017年3月23日《交汇点》:js.xhby.net/system/2017/03/23/0306427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