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师大与全球第三大电气设备成套供应商——南瑞集团签约,共建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根据“合作菜单”,南师大依托多学科优势为南瑞集团产业化发展、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提供学科支撑,南瑞集团则向学院师生开放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电力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期待通过3-5年的持续建设,把南瑞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成果培育的一流教学与研究机构。”南师大校长胡敏强表示。
南师大与南瑞集团“牵手”,是我省众多高校与企业聚力创新的一个缩影。
共建“研发大脑”,让企业快长高
“可使用APP远程对中央空调进行开关控制、温度调节,对客厅、餐厅等灯光回路进行控制,设置想要的居家环境……”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建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天著智慧社区的部分“聪明功能”,也是建屋集团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共建“研发大脑”的一大收获。
2015年9月,东大-建屋智电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宣告成立。东大电气学院利用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的智能化微电网,为建屋发展提供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社区等相关咨询及解决方案,建屋集团3年内提供500万元研发费用。建屋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联建研发中心后,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并能够获取到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
“企业与我校联合成立的研发中心有70多个,大批教授与研究生加盟其中,助力企业提档升级。”新利18彩票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红喜介绍,企业把研发机构建在高校,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有效解决在人才、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难题,满足技术与产品开发需求。
在南京工大-宏盛紧凑式换热器联合研究开发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由无锡宏盛公司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成功研发了十多种新型、节能、高效的紧凑式换热器,一批研发成果在钢铁、石化产业的节能减排中得到应用,目前该公司已经顺利上市。
高校科研与市场“无缝对接”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使高校科研与市场“无缝对接”。
东大-建屋智电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成立后,电气学院的科研团队每周都要去苏州,与合作企业进行科研切磋。“中心的研发工作完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东大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赵剑锋介绍,研发中心课题由企业和学院科研团队共同协商,以攻克关键和前瞻技术为目标,以产业化为落脚点,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加快了学校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学校来自企业的科研经费也大幅度增加。目前,东大已建有校企研发中心100余家,年均到校科研经费逾亿元,校企双方共同申报发明专利近600项,获得30余项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技奖项;以联合研发中心为基础,学校还培育了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及一批省市级工程中心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国内光伏产业龙头企业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先后投入550万元与苏州大学共建阿特斯光伏研究院。“在竞争激烈的光伏行业,想要在原有技术上提高0.1%的效率都很困难,但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规模化生产的电池,平均光电转化效率超过现有生产线常规电池效率0.3%—0.5%,并实现了过亿元的销售额,这与校企共建的阿特斯光伏研究院密不可分。”苏大物理与能源学部教授苏晓东感言,在校企合作中凝练出产业重大共性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才能产生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2011年以来,苏大校企共建的科研中心已有71个,企业投入合同金额近亿元。
校企“1十1”,让人才培养接地气
校企共建“研发大脑”,也让高校的人才培养更接地气。
深圳乐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南京工程学院设立了仿生机器人设计训练中心。乐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李乔告诉记者,学生在中心参与作品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多学科结合过程,能够学到更多东西。
南京堇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把“研发大脑”建在南京工程学院。公司掌门人倪雷表示,在企业得益的同时,工程学院的学生也得到了更多实践机会,“学生早接触到公司流程化管理,会在同龄人中拥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江苏中丹集团与新利18彩票 共建省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双方成功开发项目40个,其中12个医药新产品已进入中试,5个项目进入产业化,开发的新项目形成产业化后预计能新增产值约4亿元。双方还共建研究生创新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校企合作不仅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既懂研究又懂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陈红喜说。
本报记者 蒋廷玉 吴红梅
2017年04月06日《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1704/06/c30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