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新华网]让黑臭河道重变清澈 南工学子研究成果获专利

时间:2017-04-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国超、杨芳 摄影: 编辑: 上传:向怀城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城市河流受到污染,季节性或常年性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如何还城市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新利18彩票 城市建设学院大三学生丁露等5个同学经过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一年半的调查、采样、走访、现场观察、试验等分析了黑臭河流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低碳环保高效的治理方法,圆满完成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颁五项专利。

谈起开展“城市黑臭河道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研究”,丁露说:“我们团队起初是申报的是校级的开发实验项目,一方面为了检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服务社会……”。

缘起,因为一份社会的责任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是国家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工作,所以我们在申报校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时,就选择了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方面的课题。”副组长给水1402的万志远一脸郑重地说道,“我们城市建设学院就是为了给人们构筑一个更好的宜居环境,为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因为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会让人心生美好。”在丁露和万志远的组织下,给水1401班吴艳霞、郭莉芳和给水1402班贾正阳也欣然加入团队。

“我们这个组在别人眼里是‘学霸’联盟,吴艳霞、郭莉莎、万志远基本抢占了专业前三名,贾正阳也稳居专业七名左右。他们四个的加入,对团队来说如虎添翼。”丁露开心地说道。“组长丁露是班级团支书,很有组织管理能力,成绩也位居专业前列,我们几个都担任着各自班级的班委和低年级的‘小班(助理班主任)’,大家在一起很开心,所以很有战斗力。”吴艳霞补充道。

深入,因为一份专业的执著

2015年11月,丁露他们五人开始埋头工作,并选取了浦口区城南河作为样本,每两个月取一次水样做水质和微生物检测,分析检测数据,并做晴雨天水质对比,以便找到河流“黑臭”形成的原因。“周末,当同学们可以放松休整时,我们五个人却整装待发,骑着自行车沿着城南河从象山水库一路南下奥体中心。”吴艳霞说道。“晴天时,五个人一起骑车出行,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更像集体游玩,但是取雨天的水样,还是挺不方便的。”郭莉莎接着说。

丁露介绍,通过对2015年11月—2017年3月间,每两个月取样城南河的实验测定,并根据COD、浊度、氨氮等三个指标对水质的评定,他们初步得出城南河水体黑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破坏了城市河道的自净功能,影响了水质;地表雨水导致面源污染,水体生态流量不足或无天然径流;城市建设中截污管网、治污设施不够健全等。

“在校开放实验项目中期汇报中,我们的前期调查研究获得了评委的肯定,后来又在学院的本科生科技论坛中‘跳脱’出来,被遴选为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路过关斩将冲到了国家‘大创’项目。”丁露俏皮地说道,“后来一鼓作气的研究就变成了剑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收获,献给成长的一份厚礼

在实地调研和实验室试验初期,小组对黑臭河道确定了以生态浮岛法为主的治理对策,并制作了简易模型进行实验。“我们起初利用单一的生态浮岛治理方法在学校的一个小池塘里进行了试验,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生态浮岛法只适合作为黑臭水系整治工作的辅助措施,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浮岛生物的腐烂会产生新的污染。”丁露介绍说,“我们后来经过持续调研试验,并吸纳了政府对城南河的一系列整洁措施,进行了一行的优化整合,构建了一种环保便捷的体系。”

丁露介绍,他们首先采用串联截污纳管技术及设备,解决污水出路难问题。“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水质是我们在黑臭河道整治实践中高度概括总结出来的技术路线。”其次,他们采用旁路新水活水技术及设备。“通过局部增加河道流量,增加流速,形成活水,能起到引水冲污,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再次,构建河道近岸浅滩湿地。“采用河道底泥的原位修复可以避免工程揽动而引起的底泥再悬浮或污染底泥在迁移过程中扩散,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原理达到净化污水降低污染负荷的目的。”第四,构建笼式近岸湿地。“将石笼作用最大化,使其不仅为生物提共栖息空间,形成植物带,还能过滤水质,截流污染物,减轻水处理负荷。”最后,采用聚合钛盐改性过错聚糖絮凝剂。“该絮凝剂综合了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具有较强的电中和吸附架桥能力,对于可溶微量有机物处理具有絮凝效果好,反应速度快,沉降速率快,去除率高,PH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该大学生课题组的五项研究成果“一种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笼式近岸湿地构建方法”“一种聚合钛盐改性过错聚糖絮凝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黑臭河道原水的旁路新水活水方法”“一种用于硬质驳岸河道的近岸浅滩湿地构建方法”“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

“一路走来,我们得到了肖雪峰、孙永军等两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还得到了教学事务部钱小明等老师的关心,这个课题虽然最终获得了五项专利,但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水体原位修复技术,并将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多种修复技术组合应用,还黑臭河水以勃勃生机,还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谈及他们小组这项课题获颁了五项专利,丁露依旧淡淡地说道,“专利可以说是我们小组研究的额外‘收获’,这大概就是给予我们成长的一份厚礼吧,专利成果让我们明白付出终有回报,团结协作具有无穷能量。”

“我们五个人因为这次协作激活了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已经决定了报考市政工程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继续进行研究。”万志远说道。(刘国超 杨芳)

2017年04月20日《新华网》:http://www.js.xinhuanet.com/2017-04/20/c_1120845674.htm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