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江苏教育报]科研创新擎起腾飞之翼——“十二五”江苏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纪略

时间:2016-04-27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李兴坤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今年4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与常州众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电液板料折弯机数控产品,历经自主研发、用户试用、改进完善等阶段正式推向市场。该产品具备了弯曲件的角度回弹补偿技术、双轴同步控制技术、板料尺寸控制技术、折弯工艺仿真技术等关键技术,取得了6项专利,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等优点,达到替代进口同类产品的要求。

通过科研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升级”的高校不止常州轻工职技院。据悉,“十二五”期间,江苏高校共签订“四技”服务合同9.1万项,合同成交额326.7亿元;省教育厅等部门组织高校与企业共建各类产学研联合体近3000个;一大批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数量居全国之首。在全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及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江苏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在建设教育强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注入了动力、释放了活力。

突出导向 主动服务

“十二五”期间,新利18彩票 徐南平院士团队攻克了南通启东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世界性难题,利用“中水回收”的方式,对造纸制浆废水实现零排放,全部回收利用,使陷入绝境引起社会尖锐矛盾并一度面临停产的百亿大项目江苏王子制纸项目起死回生。“高校的科研成果需要仰望星空占领科研高峰,也需要脚踏实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南工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一语中的。

“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与省内企业共同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70项,占全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总数的48.7%;共获科技经费646.32亿元,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共18.6万项,其中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8.4万项,占总数的45.2%;共申请专利11.32万项,获授权专利6.63万项,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3.9倍和4.8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组织开展“高校科技服务高新区”等成果转化对接活动1000余场次,对接企业近5000家,大批科技项目成果得以向产业转移。

据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一项新的纪录显示,该中心已经服务中小型环保企业340余家,建成50多家紧密型产学研合作群和7个联合实验室,参与12项省部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和30项企业联合技术攻关项目,为200多家环保企业提供专项技术服务。此外,南京大学已在江苏建设政产学研合作平台23个,基本形成了覆盖江苏全省的成果转化通道;东南大学与全省13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基地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江苏的多项指标均居全省高校第一;南京农业大学先后与地方政府、企业签订合同1623项,建立校企联盟305个……“十二五”以来,全省高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沿海开放、苏北跨越发展,深入探索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推动了高校创新资源与企业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全力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告诉记者,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当前,江苏高校科研服务面向和贡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实现了重要转变。“‘十二五’以来,我省高等教育服务发展贡献力不断增强,为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路径 多元渗透

2014年8月,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吴朝阳作为科技特派员挂职任海安县曲塘镇副镇长。在政府“招才引智”活动中,吴朝阳力邀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丹加盟落户。有一天深夜12点,南通向阳光学元件有限公司的光学仪器生产线忽然断电了。接到电话,吴朝阳二话不说立刻赶往公司,仅用1个多小时就使生产线恢复了正常,为公司挽回数万元的经济损失。挂职不到9个月,吴朝阳就赢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充分信任。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该校与当地政府在海安成立技术转移中心和企业研究院,机械工程学院还与江苏海建集团等企业顺利签订了合作协议,项目经费近百万元。

这只是江苏高校与政府、企业携手合作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我省高校组织多层次、多类型的校地产学研对接活动,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关系,并有效促进了高校的技术转移。截至目前,全省高校拥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5个,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37家,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15家,覆盖了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例如,河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通过选派技术转移专员、企业科技副总、企业咨询专家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先后在苏南、苏中、苏北部署建设3个驻外研究院、10余个中心分支机构,与企业共建17个校企研发中心、60余个校企联盟。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成立山东南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学科型公司。昆山市早在2011年就与南京大学“结缘”,先后建成国家级检测平台——南大环境与再生能源检测中心,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0多家。

记者了解到,5年来,全省高校毕业生达268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50多万“高校人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据介绍,我省通过推动高校与企业开展多层次人才交流和培养,形成高校、企业共享创新资源,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不断将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

健全体系 深度合作

4月1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宁镇扬24所高校、19家科研院所在镇江举行科技合作对接会,与会人士认为,江苏高校的政产学研合作正在迈向学科优势与产业需求互动、协同发展与创新驱动融合的新台阶。“十二五”以来,全省高校积极发挥自身学科和科研特色优势,努力实现优势学科产业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融合,为“十三五”走特色产学研合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获悉,该校重点在海事调查、海洋装备制造、智慧港口、交通运输软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海事特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体系。该校建有15个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中心,近年来横向科技服务项目每年达400余项,专利授权500余项。“目前,学校已获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许可的86项海船船员、内河船员和引航员培训项目,年平均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达1.5万多人次,年均培训收入1800余万元。”该院院长刘红明如是说。

另外,江苏大学根据学科优势和产业特色,先后组建了江苏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院等专职科研机构。常州大学针对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经济等需求,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低碳经济与技术研究院等。

政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力促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等深度合作,助推江苏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最活跃地区之一。省教育厅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省鼓励高校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与省内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以成立技术研究院的方式,不断推进产学研创新载体、项目建设,推动地方发展。通过从“学校团队+地方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到“特色优势学科+龙头企业”共建研究院,通过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切实提升校企科研平台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省还先后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将服务社会、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纳入工作考核,对应用开发类科研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在职称评审、硕博导遴选、岗位业绩津贴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跨越发展。

2016年04月27日《江苏教育报》:http://221.226.41.82:9001/shtml/jsjyb/20160427/27294.shtml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