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省委书记罗志军23日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代省长石泰峰24日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列出这条闪亮的业绩,让与会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
“七连冠”之后,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如何继续保持优势?代表委员们在点赞的同时,积极献计献策。
“七连冠”背后的强支撑
“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七连冠’,说明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省人大代表、镇江市委书记夏锦文说。
“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省政协委员、新利18彩票 校长黄维院士,脱口说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
黄维感言,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七连冠”,是一件非常令人鼓舞的事,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黄维说,江苏在校大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居全国第二,院士数量也在全国前三名,是“七连冠”的重要基础。
省政协委员、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记忆犹新地说,江苏在全国最先提出科教兴省战略,省委省政府最早在全国提出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江苏还是全国最早政府出面到国外招揽人才的省份,引进海外人才的总量占全国的1/4-1/5,成为“七连冠”的重要支撑。
省政协委员、宜兴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董事长蒋东良,对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1788亿元印象深刻。“这说明省委省政府给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支持,实实在在地把创新驱动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引擎。”
“江苏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唯有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晓东认为,领导力+动力+压力,共同铸就了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七连冠”。
“七连冠”之后的新挑战
“‘七连冠’后,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保持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张颢瀚委员直言,北京有强大的创新力量,上海的创新优势也很强,只要在体制上、产业政策上再活一点,很快就会上来。深圳是全国第一创新城市,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虽然在全国“七连冠”,但没有第一创新城市,说明我们还有差距。
黄维委员表示,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但我省高端人才总量仍嫌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凸显,是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不可忽视的瓶颈。
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董元华从全国视角看问题。“目前,我国科技投入大而分散、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的问题仍然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而发达国家在40%以上,科研和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董元华认为,江苏作为我国创新先进省份,同样需要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作进一步探索。
民革江苏省委的委员们,在对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市科技广场等地方的50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调研后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四缺”发展瓶颈,即缺科研资金、缺科技人才、缺信息资源、缺技术平台,难以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此外,科技企业耗费资源研发的成果屡遭侵权或山寨,也降低了中小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七连冠”后如何持续发力
“七连冠”之后,江苏如何持续保持创新优势?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表示,观念理念创新比什么都重要。“观念理念创新了,你的做法才能创新,这是华西村多年来保持活力一条重要的经验。”
省人大代表、赣榆区委书记曹卫东建议,进一步强化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推动路径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力促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夏锦文代表说,“十二五”期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是江苏的一大亮点,建议我省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更大力度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希望政府进一步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培育像深圳华为、中兴、比亚迪这样的世界性企业,江苏具备这样条件的。”省政协委员、江苏南极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晓表示。朱晓东委员也建议,“十三五”期间江苏创新一定要适应新形势,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企业是创新主体,而目前“自上而下”的项目立项及其管理运行模式,企业参与较少。董元华委员建议,进一步改革科技计划管理运行机制,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破除科研立项和产出同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相比发达国家科研项目经费投向,我们的科研项目资金投入偏离‘人力’这一创新主体。”董元华为此建议,进一步改革现行的科技人员绩效管理制度,提高科研效率。
2016年01月25日《新华报业·交汇点》:http://jhdr.xhby.net/content/201601/25/c2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