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项目,从提出想法,到做出原型,再到形成产品、小批量生产,通过众筹渠道推向市场,仅仅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这一“神速”背后,离不开创客组织的精心孵化与支持。不同于许多众创空间盖大楼做“二房东”的发展模式,南京创客空间通过举办活动和“头脑风暴”来发现项目并快速孵化、推向市场,打造了创新创业的一整条生态链。
一个月前,一批大学生到南京创客空间参观,并参与了“头脑风暴”。新利18彩票 学生许诺说,自己喜欢喝米酒,想做个冰米酒自动酿造机,利用太阳能供电,将原本一锅式的酿造分为两个温区酿造,热区用以加速发酵,冷区用来获得冰米酒清液,达到最佳口感温度。“我们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就给他买了原材料、配置了技术人员,帮他把技术难点全部‘搞定’。”南京创客空间创始人郑岩峰说。
9月初,在2015全球创客大赛马鞍山站,这个项目拿了第一名。19日,又获得上海英特尔物联网大赛第一名,并被英特尔列入投资名单。
现在,“冰米酒自动酿造机”项目已对接了顺德的小型电器厂家,正在做工业设计,预计10月可进行小批量生产,相关专利也开始申请。
产品面世后,会通过众筹平台和传统渠道两方面进行销售。
从想法提出,到原型问世,再到形成产品、面向市场,仅两个多月时间。郑岩峰说,创新想法、快速落地并与产业化结合,是南创空间最为推崇的模式。
2012年,有感于南京缺乏创新交流的氛围,郑岩峰和一群喜欢技术的人发起成立了南京创客空间。现在,他们是一个市级NGO组织,有理事会和管理团队,购置了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电脑等各种设备,成员来自机械、电子、软件开发、工业设计、金融、房地产等各行各业,在业余时间交流想法、开发项目。空间所有服务均免费向会员开放。
3年里,他们做了100多场创客活动,包括举办头脑风暴+创新沙龙、创客公开课、大学创客文化巡讲、承办创客比赛、与厂商进行技术对接研讨会等。通过举办活动,他们培养创客氛围、发现创新人才、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现在,已有30多个团队成立了公司,正在向前推进的项目有近百个。
10月12日,国务院主要领导将参观中关村大街“双创成果展”。南创空间有9个项目报名参展,结果3个项目入围,分别是已经产品化、拿到500万风投的“3D定制鞋”项目,正在做工业化产品设计、已有医疗器械厂商感兴趣的“干眼症治疗镜框”项目,以及已形成产品、正在南京3家医院试用的“医院新生儿看护系统”。
郑岩峰说,创客创业分三个阶段。通过头脑风暴、公开课,线下交流,把想法变成实物原型,是第一阶段。在这个“0-1”的阶段,南创空间扮演的角色是发现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帮助创客解决困难,缺技术就帮忙找技术人才,缺资金就帮忙配置资金。
做出原型之后,如果有商业价值,就要考虑产品化,这就进入创业的第二阶段。原型到产品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比想法到原型要长得多。这时期,南创空间会帮助创客对接供应链,比如电子元件找深圳、五金找广东顺德等,并联系有经验的创业导师,对创客进行技术和商业指导。
第三阶段是从产品到市场。创客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网上众筹方式,卖出几百、一千件,就可以养活自己;二是通过南创空间发起成立的中国创客共建联盟,该联盟在国内几十个城市有线下展示和销售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可实现小批量的销售,并吸引投资。
“这三个阶段都需要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在想法到原型的阶段,特别需要资源尤其是资金的投入。”郑岩峰说,但现有的资源大多数集中在成熟产品往市场化的阶段。因此,南创空间设立了前后两端的基金。前端的“原型基金”专门帮助创客把创意想法落地,“数额不大,一份1—5万,有评估考核,但不强制做出产品,完全是公益的。”郑岩峰说,当项目已经实现产品化,符合创投、风投的要求,后端基金则会给予投入,“我们建立的是一整条创新创业生态链。”
2015年10月4日《南京日报》1版: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5-10/04/content_171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