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刚开学,南京大学数学系的辅导员朱源清每天忙得喘不过气来,“还在暑假里,我们的迎新准备工作就已开始,学校迎新系统开放后,我们这些辅导员就会在网上与新生互动,告知开学注意事项及新生们想知道的东西,与院系学生会合建新生微信、QQ群等。一开学,军训、开学典礼、新生教育、学生社团招新等都要我们辅导员张罗,还要承担教学任务。”
像朱源清一样忙碌着的,有全省高校9000多名专职辅导员。他们的工作,直接关联着184万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传帮带”微信群释放正能量
“暑假辅导员也没闲下来。”新利18彩票 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闻敬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辅导员工作重点之一,从前期构思策划,到中期实践、后期总结宣传等都要参与,如果是院级、校级项目还要带队。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0后辅导员沈菲,今年上半年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上夺得一等奖。沈菲告诉记者,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为: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包括九大项,分别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政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
“面对思想活跃的95后大学生群体,辅导员们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创造性地向他们传递正能量。”沈菲负责的学生有近200名,为了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引领,他特地建了一个微信群,把带教的学生都加为好友,每天选择正能量的资讯和好文在微信圈内发布,让学生分享。他还别出心裁地建了一个500人的“传帮带”微信群,群内好友由毕业生和在校生构成。“他们都是我带教的学生,学长学姐们‘传经送宝’,学弟学妹们也很乐意接受。”
每周一篇博文凝聚良苦用心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李琳,是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之一。这位“女汉子和学霸”兼具的80后辅导员,带教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来有1496人。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引领,李琳都会动足脑筋。她坚持每周写一篇博文,并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将博文分为12类,累计已写20余万字,成为滋润学生精神的家园。李琳的博客访问量超过10万,其博文集《做最好的自己》即将出版。
“辅导员也被称作青春摆渡人。”矿大材料学院辅导员弓海军说,“摆渡”有很多具体的事要做。以就业为例,除了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外,还要不断“走出去”,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为学生牵线搭桥。去年9月至今,他参加的招聘会不下50场。
“我们还被称为高级保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辅导员庞剑说,辅导员手机24小时都不能关机,以便学生“有求必应”。他分管大一、大三的237名学生,除了进行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指导与服务外,学生生病也要特别关怀,近一年仅陪学生到医院看病就不下10次。
“人生导师”期盼理解尊重
“辅导员是高校最辛苦的群体之一。”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业内人士反映。然而,辅导员的价值却并没有被广泛认同。
“社会上有些人一听说你是辅导员,就会流露出异样的眼神。”一位高校辅导员无奈表示,自己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尴尬,弄得家人也觉得没面子。“就是在高校内部,从校领导层、管理部门到专业课老师,也不乏轻视的目光,似乎辅导员工作就是低人一等。”
一些高校专职辅导员本来就不足,而在“压缩人手”时又把目光对准辅导员队伍。如此,辅导员工作将会更加辛苦。
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杭连生表示,辅导员是大学生群体当之无愧的“人生导师”,社会应该多尊重、理解他们的工作。“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辅导员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应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特点,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扶持。”
“有为才有位。”沈菲认为,辅导员也要注意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将做法凝练为制度,形成可复制、可传播、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实现由“事务型”辅导员向“专家型”辅导员的跃升。
2015年09月15日《新华日报》06版:http://xh.xhby.net/mp2/html/2015-09/15/content_1309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