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南京晨报]美国70后华人院士受聘南工荣誉教授

时间:2015-06-04 来源: 作者:王晶卉 摄影: 编辑: 上传:张金凤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41岁就当上美国院士,曾被提名诺奖候选人,这个1971年的“大牛”,昨天现身南工举行的“2015光电子学、材料与能源国际研讨会”,并受聘南工荣誉教授。

这个院士原来是个70后

“杨院士,你好!”昨天的会上,大家不停地与杨培东打呼招。循声望去,乍看是一个清瘦年轻的小伙子,令人惊讶。经南工校长黄维院士引见,原来这“小伙”生于1971年,长得甚是年轻,但人家早已声名显赫了。

杨培东在国内为更多人知晓,源于一年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的杨培东因成绩斐然,令人瞩目,被全球最大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预测为可能获奖的4位华裔科学家之一。近年来,他在纳米光子学领域贡献显著,包括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

不过,虽然最终与诺奖擦肩而过,但44岁的杨培东于两周前还是获得美国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科学奖项之一“劳伦斯奖”。

杨培东“混迹”于科学大佬中,其实是个70后的后生。1971年8月出生在苏州市吴县蠡口乡,初中时不仅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奥赛上获奖,还在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上得过大奖。17岁时,杨培东从苏州木渎中学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求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12年,年仅41岁的他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新增院士,获得美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敢于做别人不做的东西

一路在顶尖学霸中PK并脱颖而出的杨培东十分感激在哈佛大学的求学经历,“有时,导师的权威不能太大,我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原创性思维受到很大保护和启发,那时大家经常每周都坐在一起头脑风暴。”

“年纪轻轻的杨,就当了伯克利的教授,他的年轻让人汗颜啊。”科学界同行这样评价他,“看了他的一些东西,感觉此人做东西目标性很强,很专注、踏实和严谨,工作也很完善,2001的纳米紫外激光器就是最好例子。2008年初做的硅纳米线热电性能已经被引用26次,感觉到工作做得很细致,非常佩服。”

杨培东说,自己的一点成就,主要在于敢做别人不做的东西。“在哈佛时做半导体,全世界都在用碳,我就去做纳米,这是原创的方向,20年后显现出这是很好的方向。”他说,做科研就是不要跟风,当所有人往一个方向涌的时候,就要自己想办法冲出另一条路,认准方向就要坚持走下去。

不要绿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作为世界纳米界顶级专家,杨培东透露,他和团队模拟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能直接变成燃料。

“我们这个项目已经研究了十多年。”杨培东说,简单地说,就是模拟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备燃料、高分子和制药。

他解释,绿叶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氧气,关键靠的两个部分,一是叶子中的两个分子吸收太阳光,二是两种催化剂再将太阳光进行转化。他们研制的一套装备就是模拟绿叶光合作用的原理,依靠硅来吸收太阳能,再依靠合成的两种催化剂将太阳能进行转化。

“绿叶将太阳能转化成燃料丁醇的转化率是0.3%,我们在实验室做出来的转化率已经达到了0.4%,也就是说,我们人工进行的光合作用已经比自然界的绿叶厉害。”杨培东说,但他同时表示,0.4%的转化率对于这项科研的应用意义不大,“转化率要达到5%才可以,这期间,还需要我们在研究上进行一到两个关键性的突破。”

这项研究成果一旦投入应用,意义重大。杨培东介绍,现在燃料的来源基本都是地下的原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旦可以利用将非常方便,对环保、缓解全球气温变暖趋势都有意义。最近,他正在与美国加州和我国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的发电厂合作,收集二氧化碳。

据悉,受聘新利18彩票 后,杨培东将和该校在科研上进行合作,并且不定期地来该校进行学术讲座。(记者 王晶卉)


2015年6月4日《南京晨报》A08版:http://njcb.jschina.com.cn/mp3/html/2015-06/04/content_1261415.htm
2015年6月4日《新华报业网》:http://js.xhby.net/system/2015/06/04/024976881.shtml
2015年6月4日《光明网》: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6/04/content_107067667.htm
2015年6月4日《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o/2015-06-04/073931912543.shtml
2015年6月4日《腾讯网》:http://js.qq.com/a/20150604/011352.htm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