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论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都是园区的大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从不少南工科技园人的口中都听到了这样的话。
话是这么说的,行动上也从来不含糊。创新工作方式,送服务进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政产学研、技术转移与服务平台、“三创”载体建设等,打出一系列创新组合拳;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当前政策的新变化、新趋势……
从技术服务平台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再到技术转移平台,南工科技园从企业需求入手,以服务为着重点,搭建各类平台,为园内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在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难怪被园内企业亲切地称为“我们的保姆”。
许多企业主表示:“园区为企业搭建多种平台,使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让企业做政策上的明白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这种贴心服务我们企业很欢迎。”
企业享受“被人想着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工国家大学科技园全面开放学校技术、装备、人才、信息等资源,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目前,入园企业与学校共建研发(设计)中心已达70多个,部分企业还自建了20多个专业实验室。
“我们经常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做实验,南工的研究氛围非常好。”江苏沃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恩民赞不绝口。“仅仅有氛围还不够,我们做研究、技术的最搞不定的是一些项目申报手续。现在在园区里就方便了,有问题,我们联系学校,把困难一说,他们就有专业的人士来负责,我们也可以安静地做研究了。此外,如果有什么课题申报,学校也会提醒我们,这种被人想着的感觉真的非常好,很贴心!”
据不完全统计,校企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近年来联合申报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江苏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等各种科技创新基金或奖励近百项,建立企业研究生创新中心或工作站20多个,增加学校科研经费近亿元,也为近30%学生足不出校完成实习实践或就业岗位提供了便利。
搭建“桥梁”企业省时又省事
10月13日下午,虽已近下班时间,但南工国家大学科技园内的南京科技广场内却仍是一番繁忙景象。
前来进行职称申报申请的小李是科技园内一家企业的员工。“公司没进驻园区前看同事申报职称,手续多得不行,一趟趟地跑,还总是办不下来。我赶上好时候,现在只要把相关表格交给科技广场,就有专人负责,其他一点都不用操心,省时又省力。”记者陪着他交完表格,整套程序下来不到10分钟。“现在只等着结果下来啦!”小李一身轻松地回去上班了。
不仅仅是小李,园区内的人都享受到了足不出园服务的便利。2008年6月,南京科技广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大学科技园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倾力构建完善的“立足科技园,服务南京,辐射长三角”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被南京市定位为“南京科技第一窗口”和南京市最重要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列入南京市国家科改综合试点城市建设的核心试验区。
“很多企业对政府的一些政策、流程不太熟悉,办起事儿来耗时耗力,南京科技广场可以说是在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搭建的一个‘桥梁’,四通八达,既对内也对外。”南京科技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那么南京科技广场究竟是如何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呢?
“我们提供的服务涉及方方面面,简单来说,可以将其归纳为几个子平台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先是科技政务平台。2009年8月1日,全国第一家设立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内的工商所——鼓楼区工商局科技工商所正式挂牌成立,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开创了为大学科技园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的先河;其次是科技中介平台。提供科技律师、科技审计、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查新、科技金融超市、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科技企业家沙龙等服务;其他还有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专利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等。”
记者获悉,在今年2月启动的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中,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审定并公示,江苏省南京科技广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232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中绩效排名列27位,被评为优良。
几方平台撑起企业创新一片天
企业进来了,公共服务平台也搭建好了,如此多的企业其技术转移如何实现?
技术转移平台走起!
“为了提高园区技术成果转移和转化能力,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我们根据入园企业的产业特点,通过整合、集成、共享、引进、联建等模式在园区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快速响应技术创新服务转移体系,通过整合建设分析测试平台、集聚共享专业技术平台、政产学研联建开放型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平台,使得企业足不出园基本能够获得所需的所有专业技术支撑服务。”工作人员笑称,“可别小瞧这些平台,它们撑起园区企业技术创新一片天呢。”
这些技术平台到底如何呢?记者在实地走访后了解到,作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分析与测试中心,整合建设分析测试平台拥有材料表征方面的国际先进大型仪器设备1亿多元。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每年为企业提供分析测试服务1000多人次(项);集聚共享专业技术平台则占地非常大,集聚共享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价值3.6亿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覆盖支撑入园企业几乎所有产业方向;政产学研联建开放型工程实验室首期建立了5个开放型实验室,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精英齐聚在一起,为企业创新提供最核心的技术支撑。
此外,南京清洁能源装备工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南京低碳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则共同构成了集成建设低碳技术创新平台。
2014年12月4日《南京日报》A7版: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4-12/04/content_137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