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扬州日报]一沉到底,科技服务接地气

时间:2014-03-10 来源: 作者:江萱 摄影: 编辑: 上传:赵蕾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江都率先引进“科技镇长团”,五年来为基层解决一批产学研合作突出问题

一沉到底,科技服务接地气

践行群众路线,乐当基层第二“研究院”、“科技局”、“人才办”

在江都区邵伯镇,何斌是分管科技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渌洋湖村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张福龙拜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后来,该中心水产病害与饲料研究室主任谢俊教授专程带着一个研究团队来到渌洋湖村,根据鱼塘底泥采样研究分析,提出了“鲫鱼粘孢子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课题。张福龙特别感慨:“科技镇长团就像咱农民的技术靠山,有了他们,创新发展不怕有难题。”

像何斌一样,目前活跃在江都的“教授书记”、“镇长博士”共有13位。如果算上前五批科技镇长团团员,累计有60多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曾在江都挂职锻炼。他们践行群众路线,为基层发展解决了一批科技创新突出问题,燃旺了江都农村、园区产学研合作的火苗。

一张“双面胶”

紧紧粘住校企双方促合作

“自从来了科技镇长,我们与高校的合作容易多了!”一见面,江苏万金工具董事长薛万金就打开了话匣子,“公司成立20年,论生产切削刀具,技术是过硬了!可是,一想往高新方向跳一跳,就找不到主攻点。真是干着急,没办法!”

去年9月,江都科技镇长团团员梁林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系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著名航空高效精密工具制造技术专家苏宏华教授。苏教授是“难加工材料的高性能加工技术”创新团队的重要学术骨干。薛万金道明了企业难题,苏教授爽快答应与万金公司共同研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航空航天专用制孔刀具”。

“过去校企合作一大障碍,就是沟通不畅、需求信息不对称。”江都区委书记蒋爱祥说,江都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区,辖区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自打‘科技镇长团’派驻到了江都以来,广大团员既背靠高校院所又直面企业,就像双面胶,一下子把校企双方紧紧粘住了!可以这么说,他们就是基层的第二‘研究院’、‘科技局’、‘人才办’。”

江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通海告诉记者,科技镇长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高校“特派员”,又是企业“父母官”,还懂技术,经他们牵线搭桥,校企双方很容易走到一起。“抓一个信息、牵一条线、搭一座桥、交一位专家、解决一个实际难题。”余通海这样形容科技镇长团的妙用。“科技镇长团是驻守在本土的技术团队,他们手上的信息呈‘蜘蛛网形’,哪个企业缺什么,他们就能找到,最终解决企业之需。”

一沉到底

让科技服务接上基层地气

去年8月,江都区第五批科技镇长挂职期满。按照规定,江都区副区长、科技镇长团团长顾俊还要留任一年。“一年服务下来,我对江都区情区况有了充分了解,便牵头搞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基层创新能力等多项调研报告。这些报告,区委主要领导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我们都不是江都人,摆事实、讲问题实打实,比较客观。”顾俊说。“科技镇长团主要承担着调研分析、申报科技人才项目、收集企业需求、协助引进人才等任务。”顾俊告诉记者,通过分散调研、集中调研、综合调研,目前对全区13个镇923家重点企业都摸了一遍底。

“过去是跑部门,现在是送上门。”说起申报省创新人才项目和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江苏新天鸿环保机械公司总经理戴家旗说,两个人才项目之所以获得省里批准立项,主要得益于科技镇长团科技小分队“上门帮办”。

近年来,科技镇长团几乎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地跑部门、进园区、下农村,针对造船、特钢、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运营特点和规律,帮助寻找不足、寻思对策。一些团员还利用在基层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的条件,把“全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全国“农”字高校教授、博导请进来,为江都的水产、苗木、蔬菜等高效农业把脉开方。

江都区科技局副局长黄景禧介绍,科技镇长团发挥政策解读力强、技术信息面广等优势,帮助企业落实享受国家政策,使他们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吃饱吃足各项优惠,开足马力搞创新。

“在科技镇长团的帮助下,我们科技兴农的能力更强了。”吴桥镇镇长孙文荣说,吴桥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1.2万亩,带动2000户农户发展高效设施蔬果种植。现在科技镇长团帮助我们申报扬州绿杨金凤人才项目,引进新种植技术,“在园区3万亩规划面积上,未开发的土地将来种啥、产啥,我们心里有底了!”

一笔财富

产学研合作留下“铁打营盘”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关键。挂职结束后,科技镇长团能为江都留下什么?顾俊一句话令人感慨:创造单个的合作成果并开花结果固然可贵,但我们更希望给江都留下一个与高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五年前,江都是扬州首家引进“科技镇长团”的县(市、区)。目前全区12个镇都成立了科技人才办公室,这也是全省首创。江都区委组织部的同志介绍说,科技镇长团的团员是中共党员的,挂职镇党委副书记;非党员的任副镇长,不占编制。

顾俊介绍说,乡镇科技人才办公室由科技镇长挂职的党群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小组由乡镇科技助理、人才助理、大学生村官组成,“人才+科技”的组合团队中,90%以上成员都是当地人。

小纪镇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镇里成立科技人才办公室以后,科技镇长挂职党群书记带领小组成员跑企业、跑项目,一直都在手把手带一帮年轻人。“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哪一天挂职的博士、教授离开小纪后,能够给镇里留下一批能够帮助企业跑项目申报,能够抵达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熟手。对科技资源匮乏的农村乡镇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如今,江都基层乡镇、园区的创新活力迸发。在科技镇长团成员的力荐、牵线下,扬州田治科技对接南大声学所专家、东北大学院长拜访卡明模具、南京大学与江苏六鑫科技合作、哈尔滨工程大学造访华豪电器、英泰集团联手合肥工大……“一些专家、教授与企业建立全天候合作关系,一家高企背后都有一个院士、专家,成了江都区域经济产学研合作的常态。科技镇长团的作用‘润物细无声’,他们虽然是‘流水的兵’,却为我们留下了‘铁打的营盘’!”黄景禧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截至目前,江都已经累计吸引博士600多名。去年,第五期科技镇长团挂职期满,10名团员中有5人要求留任。当期的科技镇长团团员、江苏大学刘军离职后,现在每个月都会回江都四五天,他的梦想是在江都建立一家环保研究院。

他们就能找到,最终解决企业之需。”

一沉到底

让科技服务接上基层地气

去年8月,江都区第五批科技镇长挂职期满。按照规定,江都区副区长、科技镇长团团长顾俊还要留任一年。“一年服务下来,我对江都区情区况有了充分了解,便牵头搞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基层创新能力等多项调研报告。这些报告,区委主要领导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我们都不是江都人,摆事实、讲问题实打实,比较客观。”顾俊说。“科技镇长团主要承担着调研分析、申报科技人才项目、收集企业需求、协助引进人才等任务。”顾俊告诉记者,通过分散调研、集中调研、综合调研,目前对全区13个镇923家重点企业都摸了一遍底。

“过去是跑部门,现在是送上门。”说起申报省创新人才项目和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江苏新天鸿环保机械公司总经理戴家旗说,两个人才项目之所以获得省里批准立项,主要得益于科技镇长团科技小分队“上门帮办”。

近年来,科技镇长团几乎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地跑部门、进园区、下农村,针对造船、特钢、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运营特点和规律,帮助寻找不足、寻思对策。一些团员还利用在基层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的条件,把“全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全国“农”字高校教授、博导请进来,为江都的水产、苗木、蔬菜等高效农业把脉开方。

江都区科技局副局长黄景禧介绍,科技镇长团发挥政策解读力强、技术信息面广等优势,帮助企业落实享受国家政策,使他们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吃饱吃足各项优惠,开足马力搞创新。

“在科技镇长团的帮助下,我们科技兴农的能力更强了。”吴桥镇镇长孙文荣说,吴桥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1.2万亩,带动2000户农户发展高效设施蔬果种植。现在科技镇长团帮助我们申报扬州“绿扬金凤”人才项目,引进新种植技术,“在园区3万亩规划面积上,未开发的土地将来种啥、产啥,我们心里有底了!”

一笔财富

产学研合作留下“铁打营盘”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关键。挂职结束后,科技镇长团能为江都留下什么?顾俊一句话令人感慨:创造单个的合作成果并开花结果固然可贵,但我们更希望给江都留下一个与高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五年前,江都是扬州首家引进“科技镇长团”的县(市、区)。目前全区12个镇都成立了科技人才办公室,这也是全省首创。江都区委组织部的同志介绍说,科技镇长团的团员是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