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10日)揭晓,江苏12所高校共荣获国家科学技术(通用项目)奖27项,占全国高校获奖总数的11.3%,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省市第二。江苏高校获奖项目中主持完成16项,占全国高校主持完成获奖总数的13%,数量亦居全国第二。
此次大会上,东南大学收获颇丰。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东南大学此次共获得4项二等奖,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5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项目涵盖三大奖项。此外,由东南大学黄卫院士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由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6项获奖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位。两项获奖数统计均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大会上,张存浩、程开甲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不超过两名。而据了解,这两位都和南京高校有渊源。
张存浩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共同的校友。他还是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兼职教授。
程开甲院士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是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程开甲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为培养中国原子能研究人才的需要,1958年程开甲改变专业,与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国弟子施士元一起创建南京大学核物理教研室,又接受任务创建江苏省原子能研究所。程开甲带领几个年轻教师研制出一台双聚焦β谱仪,成功地测量了一些元素的电子衰变能谱。1960年-1962年期间,程开甲仍担任着南京大学教授,为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的建立做了大量工作。此后,程开甲一直兼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了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被授予南京大学世纪杰出校友。
空调水可以收集起来洗澡
【项目名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冷热湿一体化高效处理技术与装备
【领衔团队】: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张小松教授团队
【获得奖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空调”地板冬天暖夏天凉、空调水可以收集起来洗热水澡……东南大学的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空调、地暖耗能大的问题,相关产品即将投入市场。
东大能量与环境学院教授蔡亮介绍,南京、上海等地都是“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冬季阴冷潮湿,在使用现在的空调时,能耗很大。
东南大学该项目提出了“热湿解耦的冷热湿一体化处理思想”,通俗点说就是,传统制冷是除湿、降温同时进行,该技术则是降温、除湿分别进行。夏季时,先把空气的湿气除掉,然后再对空气进行制冷。“从综合节能的角度看,这样的方式,输入一份能量可以获得8份能量。而现在的空调,只能得到3点多。”
不仅节能,此项技术还能根据制暖、制冷设备的不同进行不用的应用。比如一般的地暖只能冬天供暖,而该技术夏天也可以使用,通过冷水的循环达到降温效果,还能利用设备工作时产生热量来加热冷水洗澡,相当于把空调、热水器集合在一起。
据悉,目前,这套技术已经与相关企业合作,并将投入生产,以100平米的房子为例,装这样一套地暖系统约要两三万元。
给大桥配上“保健医生”
【项目名称】: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
【领衔团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爱群教授团队
【获得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期以来,我国对桥梁的维护一直比较薄弱,传统的做法是依赖人工养护。但人工养护问题很多、造价高。该项目相当于给这些大桥配上了“保健医生”,一有问题就能及时发现并治疗。
东大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兆霞介绍,长大跨桥梁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都比较复杂,人工巡检的时候会有很多够不着的“死角”。动辄几百米高、上千米长的桥梁,人力无法企及。
2000年前后,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在国际上兴起。2002年,东南大学李爱群教授团队在国内外率先成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所,开始尝试给长大跨桥梁“体检”。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主要是通过在桥梁关键位置布置若干传感器,全天候地掌握大桥的工作状态,了解桥梁在正常状况、地震、台风、大雪、重车过桥、船只撞击等环境下的结构状况,当关键控制性指标超过设计控制值时,系统就会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给桥梁结构安全把脉。例如大桥的缆索里面由很多钢丝组成,如果里面的丝断了,外边是看不出来的,但利用该技术就可以进行检测。”李兆霞说。
如今,该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十余座具有世界影响的大跨桥梁,创造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十余亿元。
研究有机半导体,研发出可折叠显示器
【项目名称】: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
【领衔团队】:黄维院士及其团队
【获得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一层薄薄的有机材料涂在墙面、玻璃或者衣服上,当有电流通过时,就能够显示比液晶和等离子更清晰的画面。这就是目前备受全世界关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即有机半导体技术在显示屏上的应用。黄维院士及其团队,从事的就是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国际前沿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
项目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利18彩票 校长黄维介绍,该团队的研究推动了有机半导体理论的发展,构建了有机光电子学学科框架;为有机光电子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重要贡献,使人类对有机半导体的研究从经验摸索上升到理性设计阶段。
据介绍,有机半导体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尤其是在柔性化、大面积、低成本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具有显著优势,该团队还研制出了可折叠的显示屏,推动了有机半导体在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新技术让“冻”肉更好吃
【项目名称】: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应用
【领衔团队】: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课题组
【获得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冷却肉是宰后经过充分冷却,并在后续的加工、贮运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1—7℃的生鲜肉,其优点在于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减少营养流失,品质得到保持和改善。如何让冷却肉更好吃?该研究系统开展了冷却肉品质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介绍,冷却肉在发达国家早已是主要的生产消费形式。我国冷却肉生产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生产技术及工艺落后,关键装备依赖进口,品质难以控制,冷却干耗大,货架期短,每年因异质肉和冷却干耗造成的损失高达350 亿元。
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了冷却肉保水性、色泽、嫩度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确定了冷却肉品质关键控制点,形成了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理论基础。
在关键装备研制方面,该项目国内首创了用于冷却肉加工的高效雾化喷淋装置;研制出的关键屠宰装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鲜包装机等实现了对腐败微生物的有效控制,延长了货架期。项目组还研发出了牛肉品质智能分级仪,分级判定准确率达到90%以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悉,该技术和装备由课题组与雨润集团和苏食集团合作完成,现已在国内30多家企业得到转化应用,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4年1月10日《南报网》:http://www.njdaily.cn/2014/0110/7233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