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江苏省科普宣传周5月19日至25日在全省举办。本届科普周,是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新时代发展大背景下,与全国首次同步举办的全省性科普宣传活动。本报现推出徐南平、欧阳平凯、黄维3位院士撰写的科学普及文章,以飨读者。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徐南平
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是决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阶段新形势对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当前,江苏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在逐步衰减,发展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制约、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主要依靠物资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江苏实现向现代化经济强省跨越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工作提出了最新要求。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后劲,努力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发展。达成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两条:一是要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解决增长动力问题,通过持续不懈地推进创新,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二是要依靠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解决人的素质问题,通过提升公民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活力,培植创新土壤,形成全社会各行各业竞相创新创造的生动局面,夯实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讲,后者更为关键。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已具备良好基础,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来审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2010年江苏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9%,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2012年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综合指数居全国第5位,列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之后;其中,科普基础设施能力指数列第11位,科普人员能力指数列第10位,科普经费能力指数列第10位,这些与江苏科教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要求相比,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奋斗目标,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方面,目前我省公民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还不够高,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充分认识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性,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坚持不懈地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狠抓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更大力度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到2015年确保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超过7%、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综合指数居全国省份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全民科学普及工作:一是广泛开展科学素质主题宣传活动。这是推进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抓手。要继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生产、健康生活以及促进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要充分利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和专项科普活动等平台,切实加强对主题科普活动的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发动,强化协作配合,更好地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要突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未成年人、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力,加快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水平,并以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二是大力推动科学素质工作重心下移。科学素质工作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继续以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及省级科普示范县、乡镇(街道)、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科学素质工作重心下移,带动基层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加快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等,推动科普工作网络向基层延伸。着力构建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使科普教育覆盖更多的基层群众。进一步打造载体平台。加快引入手机、互联网、移动电视等新载体新形式,并与有线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校校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科技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普惠民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加强对社区、农村科普工作的扶持,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聚集,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支持基层科学素质工作。此外,要建立健全援助机制,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特色发展。三是继续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这是做好全民素质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并进一步强化科普场馆等建设,制定完善科普场馆公共服务和绩效评价办法,发挥科普场馆社团组织作用,推动科普场馆健康发展。促进科普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运营使用效率,并继续推进公益性科普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二、加强科普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在城乡文化活动场所增加科普设施,推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建设网络化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加大对科普创作的扶持奖励力度,促进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积极开展科普文化产品研发、制作及创新,培育壮大经营性科普产业,推动科普宣传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加快发展。三、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科学素养,增强媒体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科技相关热点问题的能力。积极打造科技传播品牌,支持媒体培育一批群众欢迎的科普品牌栏目,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图文声像科普读物。四是着力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持续性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下更大功夫。完善人才培养动员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科普人才规划,加快培养科普专门人才,科学制定考核评价制度,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鼓励支持更多的科技、教育、传媒等各界人士以及大学生、离退休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创作,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完善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加大科技信息公开力度,使公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成果。引导更多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立项时,增加相应的科普任务和内容,并在项目验收时做好科普效果评价,推动项目承担单位积极主动地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完善监测评估机制。今年是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的科学素质工作“十二五”中期评估年。要以此为契机,抓紧研究制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实时监测评估《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和效果,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党组成员徐南平新近在《江苏政办通报》上刊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欧阳平凯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之年,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等重要部署,为新时期做好全省科协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升创新资源转化集聚能力,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施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科技社团是建设科技思想库的主力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的主抓手、科普产品研发创作的主渠道、培养举荐集聚科技人才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建立提升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专项,重点培育一批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示范性科技社团。积极主动承担政府职能转移中的有关公共服务职能,开展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行业标准制定、项目申报、非公企业职称评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科技咨询和教育培训等,提升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加大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力度。积极组织科技专家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化沿江开发、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课题,广泛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团体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实行互动合作,与市县共建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基地、省级科技思想库示范基地,合力开展重大软科学研究课题,服务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在科技创新中的源头活水作用,研究探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
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持续放大“厂会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