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寄语
南报网讯(记者 韦铭 本报通讯员 陶然 王启兵)在国外留学、工作10年,归国教学、科研、创业10年,这样的经历足以让中科院院士、新利18彩票 校长黄维,底气十足地喊出“打造南京斯坦福式大学”的口号。
“20年前在国外学习工作时,能明显感到国内外高校科研水平的差距,现在这种差距正在缩小。”黄维说,这使得中国高校创造斯坦福—硅谷奇迹的可能性增大,包括南京高校。最近刚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的黄维希望,在自己任上,南工大至少能往实现这一奇迹的目标迈得更近,更希望围绕南工大缔造一个“南京硅谷”。
黄维说,在“科技九条”出台一年后回头看,人们不难发现,走斯坦福—硅谷之路,是落实“科技九条”最佳的发力点,而在此之前,南工大多年来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科技成果入股70%股权归成果完成人所有”等一系列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种种先行先试的积累,让他们有理由自信,缔造“南京硅谷”,南工大有基础和实力
“其实,‘科技九条’政策的影响,并不仅局限于高校,它更希望实现创业创新核心要素的集聚。”黄维说,就像斯坦福—硅谷一样,目前已成为全球科研人才集聚的地方。南工大走斯坦福—硅谷之路,也不会关门独干,会以全国、全球视野,将人才、科研力量集聚到南工大,集聚到南京。
去年7月,履新出任南工大校长的黄维,在就职演说时就曾强调,要大力度、全方位延揽国内外一流人才、大师级学科带头人,组建一流科技创新团队,《美国化学会志》主编Peter J. Stang,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校长杨永斌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华、陈虹宇教授,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副校长许千树教授等一批高端人才,陆续受聘南工大,南工大则在“科技九条”推动下,不断创新人才聘用、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让优秀人才支配优质资源,打造斯坦福—硅谷式创业创新乐土。
黄维说,自己曾亲眼见证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腾飞,履职南工大后他常常对师生们说,要“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不能把落实“科技九条”的目光局限在校园内。从去年7月至今,黄维已亲自率队,领着南工大骨干人才,先后出访了莫斯科国立大学、意大利技术研究院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法国雷恩商学院、巴黎第十二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积极与世界一流科研单位洽谈合作,全力打造国际化创业创新平台。
“从更高层面看,斯坦福—硅谷的协同创新模式,与去年国家推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宗旨不谋而合。”黄维说,“科技九条”就是南京实践这一宗旨的政策推手。去年,南工大启动了“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并成为全省12家申报高校唯一通过审核的2家高校之一,眼下正代表江苏参加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一旦评审通过,南工大与地方协同创新的空间更大。”
2013年1月30日《南京日报》:http://www.njdaily.cn/2013/0130/3156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