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要用掉8000多公斤石油
曹湘洪院士在南工大作报告:适度有序发展煤制油和煤化工
“现代生活一个人一生要用掉8000多公斤石油,世界可采石油已经采出三分之一,有人预测到2015年日均石油缺口或将达到1000万桶/天。”日前,在新利18彩票 校庆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工大校友曹湘洪在该校做报告时称,世界已进入高油价时代,从长远看,原油价格还会持续升高,存在达到150~200美元/桶的可能性。
世界常规石油已开采三成多
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世界常规石油的可采储量为4138亿吨,到目前已经采出1344亿吨,约占可采储量的三分之一。“从世界石油的勘探发现来看,过去的100年中,大多数石油储量在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发现的。近年来较大规模的石油发现大都在海上,而且大部分在深海,不仅开发成本高,而且难度很大。”曹湘洪说。曹湘洪院士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世界石油产量会存在峰值,世界石油产量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增长,达到一定时间产量达到最高值,此后尽管需求还在增长,但石油产量却会逐步下滑。
一生将用掉8000多公斤石油
曹湘洪院士说,现代生活70%的物品来自石油。据统计,一个人一生平均“吃掉”551KG石油,“穿掉”290KG石油,“行掉”3838KG石油,“住掉”3790KG石油,算起来有8000多公斤石油。
联合国人口计划署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8亿增长到90亿左右,人口的增长将会增加石油消费。从2008年到2035年,世界一次性能源需求年均增长1.2%,其中石油需求将从2008年的8500万桶/天,增长到2035年的10500万桶/天。
我国石油消费半数靠进口
“2010年中国原油加工能力突破5亿吨/年,列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2.03亿吨”,曹湘洪院士说,到2020年原油产量有可能稳定在2.0亿吨左右,更长远看,产量有逐步下降的风险。据预测,我国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212亿吨,到目前探明率为39%,勘探上还处在中等成熟阶段。我国未来20~25年平均每年可增探明储量1.8~2亿吨。
目前石油消费迅速增长,国内增产潜力很小,石油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2010年已超过55%,2020年可能会超过65%,2030年将超过70%。曹院士援引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净进口(原油+成品油)为1.059亿吨,2010年这个数字增长到2.490亿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乏力。
虽然近几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迅速,但人均消费水平仍较低。曹院士说,到2009年,中国人均石油消费,人均汽、柴、煤油消费量远低于美欧国家,也明显低于日韩国家。2009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47吨,而我国人均消费石油0.3吨。
油价将持续走高,未来或将达150~200美元/桶
曹院士说,估计到2030年,要保持目前的石油产量,需要增加4500万桶/天的生产能力,相当于目前4个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能。有关报告称:“石油产能过剩的状况或将于2012年终结,到2015年日均石油世界缺口将达到1000万桶/天。
曹院士称:生物基、天然气基、煤炭基运输燃料及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会部分替代石油基运输燃料,但在未来30—40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替代。未来几十年内,运输燃料主要靠石油。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私有汽车的增多,用油量增加,石油资源越来越宝贵,石油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增产难度越来越大,进入世界市场的石油数量将逐步减少,世界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从长远看,原油价格还会持续升高,存在达到150~200美元/桶的可能性。
缓解石油压力,煤炭大有可为
曹湘洪也就此提出了积极应对“后石油时代”的对策,强调革新石油加工工艺,转变石油原料路线,重视非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生产优质柴油的蜡油加氢工艺,增产优质柴油,支持柴油轿车发展。
曹湘洪院士预测,运输燃料将成为未来我国能源需求的最大缺口,因此,要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秸秆、林业废弃物生产运输燃料。在充分依托现有炼油企业和配套设施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增加原油加工能力、淘汰落后炼油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另外,曹湘洪建议要进一步扩大我国石油储备,建立高效安全的石油储运体系,减少对外原油依存度。石油储备要坚持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同步发展,努力建设多渠道石油供应保障体系,从而实现我国炼油行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煤制油实现了石油的煤炭替代。间接法煤制油产品具有明显特色,能生产用石油难以生产的高档柴油、润滑油、石蜡产品。我国新疆等边缘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外运成本很高,难以开采利用,有一部分煤炭虽然靠近电煤消费地区,但质量上不能用作动力煤,利用这些煤炭资源发展煤制油、煤化工,高油价下有较好的经济性。
2011年5月30日《江苏教育新闻网》:http://www.jsenews.com/site/boot/newsmore_a201105303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