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江苏教育新闻网]政校企各显神通拓展高校毕业生“前程路”

时间:2011-03-22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政校企各显神通拓展高校毕业生“前程路”

眼下正值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黄金档期,即人才市场上的“金三银四”,一个个大型人才招聘会、专场招聘会轮番登场,名校内诸如全球500强、国内100强等大公司大企业的宣讲团也是“扎堆”地上演“好戏”。据统计,2011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万人,同比减少0.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6万人,比去年增加0.3万人;本科毕业生23.2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比去年减少3.1万人。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招聘就业中又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本报记者最近兵分多路,进行了深入采访。

“婆家”直接来“娘家”招人,提高“速配”效率

3月4日上午,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A5幢3楼招聘大厅内人头攒动,常州市人事局下属的近60家单位正在这里举行专场招聘会招贤纳才,这也是“苏州大学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举办的第8场招聘会。据苏大招生就业处的沈老师介绍,今年苏大共有应届本科毕业生5000多人,与大型人才招聘会相比,不少用人单位现在更倾向于直接到高校招人,3月份的专场招聘会已经排到了月底,而且每次专场平均都有五六十家企事业单位进场。

如今,“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已成为苏大毕业生找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直接进校园招人,不仅让毕业生在校内就能直接面对招聘市场,在获得工作岗位的同时提高了应聘技巧、增加求职面试经验,而且也帮助企业挑选到优秀人才、宣传了企业文化。苏州明基电通有限公司负责人事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苏大学生素质较好是吸引他们多年来进校招聘的一个原因,而与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明基的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不少苏州本地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几乎成了苏大校园招聘会的常客、回头客,有不少企事业单位已与学校或学院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以便能迅速找到合适的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航空航天、民航事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落户上海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商飞”和“中航商发”,更是带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相关专业的学子们新的就业机遇与事业发展平台。据南航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11届毕业生进校招聘会数量呈现远超去年的“井喷”态势,各用人单位对人才数量和专业需求也较去年有了进一步增加,招聘高峰时间继续提前,校级招聘会的场次达到同期的两倍多。2011年新学期开学至今,该校已提前安排校级招聘会40余场,春季大型招聘会预订单位达150余家,而且来校的企业“档次”也在不断提升,截至3月上旬,预定专场宣讲会的全球500强企业已有50多家。

新媒体工具应用更“给力”,校方就业服务更贴心

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两者之间信息的迅速、准确传递和互动,显得非常重要。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工具粉墨登场,诸如短信平台、飞信、QQ群,还有微博,已被充分而广泛地应用到招聘过程中,成为学生找工作的好帮手。

微博在2010年抢占了互联网发展的最大风头,而这股微博风也刮进了求职招聘市场,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等专业招聘网站,微博开通不久粉丝已达数万,一些大型企业、公司也通过微博发布招聘信息,而毕业生也纷纷借助微博发布求职意向,关注、转发相关招聘信息。微博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架起了一座“点对点”沟通的桥梁。登陆微博,看看自己关注的企业发布的消息,已经成为新利18彩票 2011届毕业生小李同学每天的必修课。“我的微博‘关注’了一些专业招聘网站和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他们一有更新,我立马就能看到。”小王认为,通过微博了解求职信息非常方便,也比较有针对性。

在招聘高峰来临之际,南航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特别开设了“就业加油站”,帮助同学们应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他们设立的就业信息网络群、飞信、QQ群等信息平台,也因为保证了就业信息的“新鲜度”和“针对性”而受到毕业生的欢迎;该校还定期举办“就业沙龙”,让求职学生相互交流,在沙龙中,毕业生不仅可以分享成功者的经验,还能帮助“失利者”重振信心。这些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让毕业生们在残酷的求职大战中倍感温暖和贴心。

政府扶持自主创业,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但据统计,目前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较大,但潜力也很大。国务院办公厅在2009年5月曾发出通知,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享受4项优惠政策,即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公共服务。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江苏各地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扶持。今年盐城市依托市高新技术园区内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回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平台等载体,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吸纳高校毕业生入园创业。高校毕业生创立的小规模公司,增值税征收率统一下调到3%,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而常州市规定,在该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其发放的小额贷款额度上限提高到5万元,规模较大的可提高到10万元。从事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由财政全额贴息,从事非微利项目的给予50%的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其创办的企业吸纳常州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除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等,该市针对常州籍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时按规定给予1000元培训补贴,对通过创业培训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并领取营业执照正常经营3个月后,经申请将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本报记者 邵林 钱诚

通讯员 丁姗 王宇宁 周伟

2011年3月21日《江苏教育新闻网》:http://www.jsenews.com/site/boot/newsmore_a2011032132779.html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