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新华日报]江苏试点“科技镇长团” 让科教资源在基层释放

时间:2010-09-08 来源: 作者:郁芬 陈月飞 摄影: 编辑: 上传:王启兵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在常熟市碧溪镇,翟俊霞既被叫作“翟副书记”,因为她是镇上分管科技的党委副书记;又常被唤为“翟教授”,因为她曾担任过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而她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我省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到苏南经济强镇,指导科技创新工作和联络产学研合作的科技镇长团成员。

像翟俊霞这样,活跃在乡镇的“教授书记”、“博士镇长”,目前全省有84位。在“科技镇长团”这一新制度的安排下,他们走进苏南74个经济强镇,把丰富的新利18官方下载 引向经济一线,把大量的科技成果导向发展前沿,推动县域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制度缘起:对“发展”的共同渴求

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的江苏,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突破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谋求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靠人才,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这一清晰思路,决定了“科技创新”在江苏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在我省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苏南地区,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荡涤的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日益迫切,乡镇科技服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常熟共有1.5万多家民营企业,科技局不到20人。大部分乡镇里企业多达千家,只配了一名兼职的科技助理,很难对企业给予个性化、专业化帮助和指引。”常熟市科技局负责人直言,这样的科技管理队伍很难挑起产业创新的重担。

2008年9月,新制度出炉——省委、省政府部署“科技镇长团”试点。10月,15名来自省内高校的教授、博士,组成首个“科技镇长团”奔赴常熟,团长任副市长,其余14人任乡镇或开发区党政副职。

一年后,试点扩大至苏锡常8个县(市、区),选派人数增加到69人,其中12人来自省外8所知名高校。

推动政府科技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打通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隔膜”,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是催生这一新制度的直接动因。

资源整合:把省内外科技力量引向发展一线

教授、博士的背后,是一门学科,一座学院,一所甚至几所大学,是丰富而深厚的创新资源。

浙江大学副教授杨家强任江阴市长助理后,江阴和浙大的联系突然紧密起来:不到一年时间,双方组织对接活动88次,签订合作项目75个,研发经费合同金额达5100万元。浙大江阴机械装备公共技术平台、浙大江阴传感网技术研究中心、浙大江阴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相继挂牌成立。

在全国有名的玻璃模具之乡——常熟市沙家浜镇,镇副书记、南通大学教授姚兴田牵线搭桥,让一批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民企与上海交大、江苏大学、南通大学、南航等知名高校接上了头,南通大学还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共建研究院。该公司总经理周冰感慨:“从‘螺蛳壳里做道场’到拥有这样一个研究院,可以说,我们企业有了自己的‘心脏’和‘大脑’。”

“科技镇长团成员大多长期在高校工作,熟悉高校的科技资源,通过挂职又对地方产业和企业的需求有了直接的了解,很快就能找到产学研合作的结合点,成为高校和地方合作的纽带。”常熟市副市长、科技镇长团团长李世收说。

“教授书记”、“博士镇长”们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发挥团队作用、凝聚集体智慧为地方服务。他们立足地方制定产业规划,发挥专业和信息资源优势帮助地方、企业申报科技项目,还为地方、企业招才引智、培训员工。

在“科技镇长团”的推动下,张家港市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吴江市联手浙大、上海交大共建科技创新创业园;昆山市依托哈工大、复旦、北航等高校院所,设计完成了机器人产业基地规划,还在规划建设“国家体育科技园”……一大批科技创新载体、基地的建立,为苏南乡镇发展新能源、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多方共赢:新模式注入发展后劲

“教授书记”、“博士镇长”的到来,不仅壮大了县镇干部队伍,提升了知识层次,更拓展了科学发展理念,厘清了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增强了以创新谋发展的主动性。

科技镇长团下派之前,常熟市向上级申报科研经费总额每年仅3000多万,现在已经高达1.18亿,带动企业整体投入达20多亿。

全国最大的干燥设备企业集聚地常州武进郑陆镇有200多家相关企业,只有4家申报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起的制定和修订干燥设备标准活动。在科技镇长团成员唐亚鸣的努力下,20多家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以第一起草单位参与全国干燥设备行业技术标准制定14条。

数据表明,两年间,试点乡镇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孵化面积39万平方米。促成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353个,建成技术创新和技术辐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90多个。这些,都为苏南县域未来发展增添了无穷后劲。

新制度也改变了高层次人才的理念。李世收说:“挂职前,大家认为科技创新是现在研究、明天收益的工作,现在看来,科技创新就是今天的事。而随着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力都在增强。”

今年3月,新利18彩票 与江阴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级开发区——江阴临港新城新材料产业园和低碳产业院分别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达成合作项目8项,科研经费投入300万元。该校党委书记王德明说:“这样全面深入的合作,让我们的优势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在产业化过程中,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科研投入的方向。”

截至目前,8个县市、74个乡镇、近千家企业已与省内外50多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派出高校与企业累计签订了上亿元的合作协议,实现了高校与地方的互动双赢。(郁芬 陈月飞)

2010年9月7日《新华日报》A1版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10-09/07/content_20829494.htm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