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来自美国硅谷的吴薇和伙伴路过无锡准备看一看,没想到,“这一路过变成了我们回国创业的起点”;如今,创业梦想正在无锡一步步变成现实——他们组建的矽鼎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功研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并转向产业化。
从路过到扎根,吴薇和伙伴们演绎的创业故事,在江苏这片热土上不胜枚举。为什么各路人才不约而同聚集江苏?为什么海内外高端人才能在江苏实现创业梦想?记者近日对多位在江苏创业人士的走访,解开了上述疑问。
“丰厚的土壤、坚实的平台,很难不让我们在这安家”
常州科教城的一幢小楼内,骆敏舟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他们研制的多项新产品。这位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2006年10月以后多了一个身份: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主任。
同样在科教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曲东升在35岁时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型:出任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我2008年底已在常州买了房子,爱人也调了过来。现在我的团队中从哈尔滨搬到常州来的有16户。”
骆敏舟、曲东升及其团队集体往江苏搬迁,是因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常州科教城成立了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还建有清华、北大、南大等15所著名高校设立研发和孵化基地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这么丰厚的土壤和坚实的平台,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
无锡留学人员创业园“530创业大厦”5月29日落成,这座面积达5.3万平方米的新载体,主要承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沈伟明告诉记者,无锡已累计建成“三创”载体面积750多万平方米,入驻科技型企业2900多家,集聚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2250人,完成营业收入130多亿元、利税近30亿元。
2009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硅谷科技委员会主席周楚新博士来到新利18彩票 担任特聘教授。他所依托的,是南工大借鉴“斯坦福硅谷模式”——与南京高新区共建的国家级大学科技产业园。“这一人才载体建设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和园区政策资源优势,形成了高校与园区相融互动、研发与应用紧密结合、人才与产业相互促进。”
搭建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激活创新潜能、成就事业的基础。目前,全省建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142个、博士后工作站62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2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达到186个,孵化器面积超过94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1421家,吸引了266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和一大批国内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你唯一要做的,是拿出创意并付诸实施”
去年10月,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冯逸经过专门培训后,来到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创业保姆”。和冯逸同时走进初创科技企业的,共有50名“创业保姆”。无锡新区党工委书记周谦解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专才”而非“全才”,对国情、公司管理、办事流程等不了解,是他们颇为头疼的问题。为此,新区为海外领军人才配备专职“创业保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服务,使领军人才集中精力搞研发、搞创业,助推优秀科学家成功转型为科技创业家。
在很多人看来,无锡的创业模式与硅谷类似。这种“硅谷式创业”可定义为:没有资金,有人给你;没有人手,有人帮你找;不懂兼并收购,有人为你操作。“你唯一要做的,是拿出创意并付诸实施”。
引进来是第一步,留住、用好人才是关键。人才落地后,江苏各地各部门从技术、管理、市场、资金等方面为他们提供集成支持。建立代办制、帮办制,为科技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公司注册、项目审批、财务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对科技人才创业项目实行税收减免,将科技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政府采购合同。
在为引进人才提供后续支持,江苏举措不断。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50条政策,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办科技型企业……
在南通,已经建立起多元投融资机制:对创业人才给予100万至500万元的科技专项扶持;创业人才有专有技术、无形资产等非货币财产入股投资的,出资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总额的70%,对创业项目吸引的风险投资提供30%的配套。
在盐城,早就向高层次人才发放了“绿卡”:在安家落户、配偶随迁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在工资福利、医疗社会保险、收益分配等方面给予保障,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等方面优先办理。
“一个地方有没有人才,要看有没有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如皋熔盛重工总裁陈强铭记在心的是,在熔盛最困难时,省里专门为他们开了三次银企合作洽谈会,主动为银行和民企牵手搭台,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由于拥有适宜的土壤,人才在江苏从愿意有为到大有作为,在江苏的人才已经不是一棵树,而是一片森林。”
“这里创新创业氛围宽松开明开放”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百奥迈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美籍华人朱远源正率领他的团队从事小核酸药物研发。这位医学博士既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还兼任中国药科大学和南通大学的客座教授。
孙剑勇,原是思科的IC技术主导。2005年,他背着双肩包,带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和一个归国创业的梦,走进了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总裁林向红的办公室。5年后,孙剑勇创办的盛科网络已成为我国唯一一家提供高性能路由交换机及其核心芯片的原始创新公司。
令孙剑勇受益的苏州创投,目前管理着150亿元资金。集团副总裁盛刚告诉记者,为鼓励创投基金投资园区的科技企业,只要他所投的企业符合高新产业政策,园区财政即按30%进行跟投,最高上限为400万元。政府只需要收回本息,收益则由创投基金享受。然而风险却共担,如果投资失败了,政府买一部分单,最多不超过300万元。“这是鼓励你游泳,还给你一个救生圈。”
这种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在江苏蔚然成风。省里成立了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贷款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
难怪,众多接受采访的海归人士这样说:“在江苏创业是幸运的,因为这里氛围宽松,开明开放。”
4月1日,一位在日本待了18年的医学博士回到国内,加盟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令他奇怪的是,董事长陈惠不希望他在公司担任全职,而是要求他必须担任日本相关院所的顾问。陈惠说:“这些人才有30%至50%的时间在外面,对公司只会更好,因为他会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他兼职的那个团队也可能为我所用。”
常州科教城的柔性引才机制同样令许多英才动心。他们采取聘用、暂聘、借用、试用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利用人才,目前科教城兼职硕士占硕士总量的18%,短期驻科教城硕士占硕士总量的16%,非专职硕士占硕士总量的34%。
“只要为我所用,不一定为我所有;只要在世界有创新,到江苏都可以创业成功。”放眼世界的眼光、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良好的政策、全方位的服务,再加上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称心舒心的工作环境,高层次人才在江苏形成千帆竞发、创新创业的热潮,也就不奇怪了。(任松筠 郁芬)
2010年6月26日《新华日报》A2版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10-06/26/content_20173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