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地址:http://www.news.cn/jsyw.htm
日前,新利18彩票 成为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标志着该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适合工业界需求的合格工程师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南工大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江苏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其前身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均具有百年工程教育的优良传统,培养出闵恩泽等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湘洪等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程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此在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召开的几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讨会中,南工大均受邀参加,并成为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之一。据悉,目前全国只有60多所高校被批准加入该计划。
该计划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追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华盛顿协议》和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校企合作培养为手段,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培育“高工级教授”师资为突破口,以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为抓手;着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的学习分为在校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在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具有特色的培养标准。面向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两大类型的专业领域同时实施该计划,将学生的工程教育置于现代工程背景下,使学生得到构想、设计、实现和运行完整的过程体验。教学内容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该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可以先到企业就业,工作1-2年时间,再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参与该计划的本科生大学前两年以通识教育和工程基础教育为重点,主要强化外语、计算机语言和工程背景知识的学习,第三年开始接触专业教育。以5-10名学生组成项目团队,配备1名学校导师和1名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尝试设计相关的工程实践项目。目前,南工大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行业特点和办学优势与特色,先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作为该校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同时在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的相关专业上逐步推广。在该计划中,学校为学生提供可以根据兴趣自行设计的学习方式。包括自学、非本校学习和研究三部分。在自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4学分的自学课程,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开展独立学习和工作。在理解有关领域的重要概念或探求有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制定学习计划,互相交流在调查过程中获得、运用、分析、综合或评估的知识;在非本校学习环节,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海外留学或在国内另一所大学学习。非本校学习的体验一般为一个学期,最多不超过一年;在研究环节,学生可选择通过参与研究活动强化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在其本科生涯中及早介入科研,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即可参与研究活动。学校提供教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学生可从研究活动中获取学分或得到报酬。
据了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南工大进一步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开放学校的各类科研教学资源,包括科研平台(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课程平台、实验(实践)平台、语言训练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国际交流渠道,全部优先向试点班学生倾斜开放。同时,学校还专门扩建10000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保障计划实施专业学生基本工程能力训练的条件。
此外,学校还与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企业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要求企业根据培养方案(企业阶段)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学安排,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与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尽可能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结合企业需求,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重大科技与工程创新的机会与平台。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新生入学就开始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再从企业选择导师介入学生培养。除此之外还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工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开展校际交流,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安排充足的工程实践锻炼时间,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更加符合企业生产的需求。(王启兵)
2010年6月10日《新华网》“即时要闻头条”http://www.cein.org.cn/news/wenzi/xiangxi.asp?id=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