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星光熠熠,宣益民、祝世宁等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个人和单位走上领奖台。此次颁奖项目,涵盖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全链条,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不少项目既对标世界科技前沿,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和力量。
创新水平高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敬仰科学家,奖励创新者。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首次增设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和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摘得该奖项,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领域“精雕细琢”数十年,突破了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2019年度获奖项目围绕我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半导体、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项目创新水平高,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902件,平均每项有7件。
“氮氧化物是形成雾霾等环境问题,特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我们进行了10多年的科研攻关,解决了催化剂生产、运行诊断、再生与回收等关键技术问题,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钟秦介绍,他们此次获得一等奖的成果,已应用于韩国大荣燃煤电厂、三门峡华阳燃煤电厂、山西凯嘉燃气电厂等重大工程,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6.40亿元,新增利税1.79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过程工业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每年超亿吨,实现应用过程的节能减排,是化工、医药等过程工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迫切需要新型分离技术的支撑。“我们解决了制约分子筛膜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德国之后拥有该项成套技术的国家。”此次获得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利18彩票 教授、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学红和他的团队感到非常自豪。
应用项目多
企业既当“主体”又当“主力”
据统计,此次273项获奖项目中,应用类项目占比近80%,在2018年实现新增销售993亿元,新增利润145亿元。企业主持完成项目达到118项,占43%,已接近半数,其中企业主持一等奖项目11项,为历年最多。这些数据无不体现出企业既当创新“主体”,又当创新“主力”。
“我们这个项目之所以能获得一等奖,不单是因为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还在于解决了该技术大规模工业应用的难题。”钟秦说,10多年来他们跟4个企业合作过,曾连续3年拿到过江苏省的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去年底有一个项目通过了验收,产生了好几个亿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把企业从白手起家做到上市,确实得益于江苏对企业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占江说,公司成立8年多来,承担了很多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业转型升级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们的科研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力提升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推动了我们的产品走出江苏迈向全国。”
“我是做心律失常手术的,手术成果能够获奖,说明现在开始注重临床应用类的研究了。”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陈明龙认为,把科技成果用在病人身上就是最大的成就,对医生来说,科技创新就是针对手术的难点去攻坚克难,提高手术成功率。经过近20年的努力,陈明龙团队已有6种手术方式写进全球指南,分别覆盖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得到了国际认可。
青年人才涌现
科技创新蓄积“源头活水”
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江苏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此次273个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有91人,占33.3%,同比去年增长2.2个百分点;45位一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15人是“70后”,其中2人是“80后”。
今年首次增设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0名获奖人平均年龄为42.2岁,他们从事的专业方向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与我省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
“首次设立针对青年人才的奖项,是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对有思想火花的前瞻性的科技创新工作的一种支持和鼓励。”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新利18彩票 药学院院长黄和说,江苏近年来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非常多,比如省青年基金、省优秀青年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等。“我们团队收到的简历有很多是来自北京、上海的优秀科研院所和985高校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江苏对青年科技人才极具吸引力。”
“我们组建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9个研发创新平台,并与江苏大学、南理工、南航、东大等省内高校保持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李占江说,公司每年都招进大量的研究生,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年轻的工程师因此得以更快成长。
本报记者 蔡姝雯
《新华日报》2020年6月11日2版http://xh.xhby.net/mp3/pc/c/202006/11/c78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