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交汇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黄和:在“肉眼看不见”领域做出原创“大文章”

时间:2020-06-11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赵蕾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交汇点讯 “突破富马酸、苹果酸等酸味剂生物制备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我国酸味剂生物制造水平,满足食品、医药行业重大需求。”这是海归博士、新利18彩票 药学院院长黄和教授科研核心亮点之一。

“70后”的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月10日,又喜获首届江苏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2004年从美国学成归来后,黄和一直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及生物基化学品的制备研究。留学美国普渡大学期间,他师从国际知名化学工程专家、生物化工方向创始人之一的George T. Tsao教授攻读博士学位。顺利完成学业后,他与导师共同创办了以推进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业的公司,工作、生活条件相当优厚。然而,时隔不久他就毅然选择了回国。他的父亲、建材工业设备研究专家黄之初当年出国进修学习时,就谢绝了国外挽留,回来报效祖国,父亲的赤子之心深深影响了他。

“关键核心技术,我们买不来,等不来,靠不来,现代科研人必须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要站在国家需要的最前线。”回国十几年来,黄和带领团队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奋力开拓攻关,他说,肉眼看不见、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乃至上千倍才能看得清楚的微生物,其菌种是发酵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头。“黄老师非常崇尚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在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一直很注重源头创新,就是国家强调的‘从0到1’的基础研究,并十分注重科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所以他领衔取得的一系原创性成果都非常接地气。”黄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张立慧博士告诉记者。

戈壁、天山、沙漠、盐碱地……10年多来,黄和的科研脚步扎实踏过祖国各地,在地势险峻、人烟稀少的沟壑之间,寻找、研究各类菌种,建立了具有我国地域特色、总数达两千多种的特殊微生物资源库,从源头上解决发酵产业“卡脖子”问题。他带领团队突破富马酸生物制备关键技术,使合作企业在全球率先实现生物基富马酸及其衍生物规模化生产,相关产品通过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天然度认证,售价较石油基产品提高 1-2倍,利润提高 2-3 倍,远销美欧、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验室‘试剂’间的相互作用看似有偶然的运气,但却也是有赖于基础研究的扎实积累。”黄和说,“基础研究”相当于科研金字塔的强大底座,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首先先夯实基础,科研没有速成。

打破国外垄断,实现0的突破,黄和的“科研眼光”始终坚定且有方向。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是一种重要的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幼儿智力、视力发育及成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至关重要,但我国高品质的DHA产品长期依赖进口。黄和率先了开展新藻种DHA油脂制备和产业化研究,攻克了微生物制造DHA油脂的关键技术难题,发明了成套绿色工业化生产工艺,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微藻型DHA生产及应用上的技术垄断。技术推广企业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0.46亿元,新增利润2.48亿元,实现了国产DHA市场占有率从0到80%的巨大转变。

一组标志性数据记录了黄和的科研结晶及其影响力: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发表SCI论文300篇,SCIE他引4036次,2014-2019年连续六年入选Elsevier化学工程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2项。

领军科研的同时,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了国家《生物能源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和《江苏省“十二五”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的编制工作。

黄和还牵头组建了“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中石化南京工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先后与30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放交流和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使中心成为吸纳海外优秀人才的“三创”载体和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示范基地。

交汇点记者 蒋廷玉 王梦然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