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团结报]用“膜”法创造美好生活——记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民革党员、新利18彩票 副校长邢卫红

时间:2020-07-28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马明辉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膜科学技术研究所团队的肯定。”民革党员、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新利18彩票 副校长邢卫红,作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江苏获奖的专家学者中仅有的两名女性之一,发表感言时谦和地说,“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于拼搏。在今后科研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以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为己任。”

打开邢卫红的人生履历,在荣誉背后,人们不难发现一个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大地上留下的坚实有力的脚印;不难发现一个创新者,在攀援科研高峰时留下的求索的背影。

立足岗位,传承创新释放科研势能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从化工学院院长助理到化工学院分管科技工作副院长;从高技术研究院院长到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再到新利18彩票 副校长,26年来,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邢卫红孜孜以求、奋力求索的身影。

在担任学院副院长时,她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进课堂、进实验装置,使科研真正地反哺教学。于是,膜分离技术融入了《化工原理》教材,膜过滤装置进入了本科生开放实验。担任高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期间,邢卫红大力推进校地融合,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进了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建设”,将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多名领军人才招至麾下,为高新区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带来了新增长点,也为南工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新活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作为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新利18彩票 副校长,邢卫红兢兢业业,和膜所成员及校领导班子成员一起,为膜团队的发展、为学校的事业殚精竭虑。作为学校科技改革发展的试验田,膜科学技术研究所不仅是学校体制机制创新的先锋,也是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学校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的品牌亮点。膜所实施“一所两制、统一管理”的创新模式,以膜所团队为核心力量,组建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中心两大国家级平台,并通过政产学研金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学校与地方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推动膜所科研成果转化,培育了18家高科技企业,其中,久吾高科2017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膜产品供应商之一,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了江苏膜科技产业园,形成了膜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这种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成为新利18彩票 产学研鲜明特色,使南工大获首批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称号。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种分离膜创新群体的负责人,邢卫红传承并发扬师长们的理念,本着科学化、集约化、结构化的方式打造人才梯队,并发挥雁阵效应,以群雁高飞头雁领飞的方式,使团结协作的成果最大化,着力培育膜领域的科研人才、技术人才和产业管理人才。从成立之初3个人的膜所到后来的国家级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年来,膜科研团队共培养了博士119名、硕士482名;毕业生中,海内外教授40余人、企业高管30余人,产生了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被业界视为膜领域的“黄埔军校”。

人才集聚,释放出强大的科技势能。从1995年的第一个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项目“无机陶瓷超滤膜成套装备与应用技术”到2019年邢卫红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从3个973项目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膜所团队已承担国家级项目及重大企业委托项目百余项,获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内的39项省部级以上奖项,实现了膜技术从跟踪研究到并行发展、再到引领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结缘“膜”法,勤奋耕耘收获硕果满枝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是我们做科研的追求。”1994年,邢卫红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其后师从时钧院士、徐南平院士攻读在职博士,从此矢志无悔地跨入膜科技研发领域。“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那是我秉承了导师们的‘靠近科学、靠近工程’的创新理念,也带领着团队传承并发扬了这种理念。”

“我是随着膜所长大而成长起来的。”邢卫红介绍,膜所构建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基地建设、产业培育”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志在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开发颠覆性技术、开创重大工程应用,打造贯通“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品”关键通道。

“用科技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做加法,为青山绿水生态理念护航,是我们所有科技工作者必须肩负的使命和担当。”邢卫红表示。2011年,邢卫红领衔的“连续陶瓷膜反应器的研制与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面向化工产品绿色生产需求,创制的系列无机膜反应器,解决了陶瓷膜微结构与反应过程的匹配问题,实现了化工主流程中的工程化应用,膜反应器推广应用到国内30多个大型工程,节能30%以上。同年,膜所成功获批组建为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领中国特种分离膜的发展。

2019年,邢卫红主持的“面向制浆废水零排放的膜制备、集成技术与应用”项目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项目研制出特种超滤膜材料,开发出膜污染协同控制技术,发明了以多膜集成为核心的零排放工艺,建成了全球首套4万吨/日制浆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在徐南平院士的指导下,解决了世界级难题,“救活”陷入绝境的南通王子造纸百亿元项目,化解了因制浆废水排海引发的群体事件。“我们将制浆废水‘吃干榨尽’,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团队核心成员李卫星教授表示,“科技攻关不仅解决了‘卡脖子’的事,还保护了碧海蓝天,这是值得大家高兴的事。”研究成果还推广应用于采矿废水、印染废水和化工废水等化“废”为宝资源化工程中。

26年的潜心钻研,邢卫红收获了一份闪亮的“科研成绩报告单”: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5项国家大奖;发表SCI论文227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7项、国际授权专利5项;主持编写了5项国家、行业标准;创新机制、科技成果转化衍生出5家高新技术产业……

勠力同心,履职尽责彰显家国情怀

作为江苏省政协委员,邢卫红真诚地说,“政协委员不是荣誉,而是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委托,是交予我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研究膜工程应用的科学家,她切实地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带领团队身体力行地践行友好生态环境的研发工作,坚持走绿色发展的研发之路,并积极以专业的眼光建言献策。

“加大长江沿线的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综合体系,尤其要严控废水排江量,建立环境补偿机制,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她建议通过强化规划约束、建立单位GDP的耗水量和排入量的考核指标、加大沿江水环境的宣传力度等措施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在“大力推进江苏滨江岸线高质量发展”议案中,提出要发挥好滨江带对维护整个长江段生态平衡的作用,保持生物多样性。她还在“加快创建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制造创新中心”的提案中,提出了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解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防治等问题,从而实现工业绿色化发展等方面的构想,切实助力江苏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江苏走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前列。

谈及加入民革的初衷,邢卫红表示,“半百之年加入民革,没有其他特殊目的,只是从小景仰榜样的作用,加之民革江苏省委会和众多民革党员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的贡献让人钦佩。”身为民革新党员,邢卫红时刻不忘增强履职意识,怀揣“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建设服务,更好地实现科技报国的抱负。”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邢卫红时刻牢记用科技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加法,用科技创新彰显家国情怀。近年来,她不断拓展膜技术新领域、新应用,带领景文珩教授等一起致力于将膜技术引入到重油加工领域,开展射流乳化膜反应器研究,形成了原创性核心技术,并于2019年应用于120吨重油催化裂化生产装置中,使汽油收率提高0.13%,柴油收率降低0.94%,液态烃收率提高0.4%,总液收提高0.19%;带领仲兆祥教授等一起致力于大气污染物治理的膜材料与装备研发,建成了气体净化膜生产线,膜产品推广应用50多项工程,累计减排废气超过1200亿标方,衍生的久朗高科成为南京市瞪羚企业;开发的气体净化膜材料已用于口罩的生产中,为防疫做贡献。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作为一名民革党员,邢卫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沿着科技强国之路奋进,勠力画好“同心圆”,做出发展新贡献。

《团结报》2020年7月28日第5版 https://bd215e99fa9817174e138393f8708119.vpn.njtech.edu.cn/tjb/html/2020-07/28/content_10861_3048362.htm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