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新华日报]代表委员集思广益支招绿色低碳发展 以技术创新赋能“碳中和”之路

时间:2021-03-05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摄影: 编辑:邓晓容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今年两会热词。“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绘就,江苏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十四五”关键期该从何处发力?“两会”代表委员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纷纷出招。

鼓励绿色原始技术创新

“十三五”期间,江苏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碳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了24%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新利18彩票 校长乔旭列出了一组数据,“十三五”期间,江苏累计实现煤炭、钢铁去产能3037万吨,关停化工企业4454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74家、绿色园区14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底,江苏煤电机组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水平。

“虽然江苏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方面领跑全国,但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乔旭举例,“十四五”时期,江苏拟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夯实制造强省建设,预计将带来煤炭消费需求的较大增量。与此同时,全省落后耗煤设施已基本关停到位,进一步做减法空间所剩无几。

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归根结底要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乔旭建议,鼓励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绿色原始技术创新,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二氧化碳用作原料生产化工产品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资源能源消费大省,需要立足新发展格局大坐标,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宋青认为,要优化“绿碳”供给,为实现“碳中和”赋能。

宋青介绍,目前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发展林业碳汇技术和碳捕集封存工程技术两大类,林业生物碳汇作为“绿碳”,具有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且固碳量大的优势,在“碳中和”中贡献潜力大。宋青认为,当前应该摸清“绿碳”家底,编制“碳中和”战略规划,引导“绿碳”提质增效提升价值转化效能。积极开展“碳中和”试点,加快“绿碳”项目开发,生产更多以碳汇为主的生态产品,推进“绿碳”增汇行动。要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多下功夫,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通过优化“绿碳”供给为实现“碳中和”赋能。

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

“在全球气候危机日益迫近的背景下,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担当起了一个大国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雷对中国发展“绿色能源”充满信心。他建议,中国要把握碳中和历史机遇,加快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

“基于碳中和目标,中国各门类的产业都面临着新挑战,其中既涉及使用能源的零碳化,很多也需要进行生产工艺、技术的转换。”张雷举例,比如高炉焦炭炼钢将转向绿色氢气炼钢,汽车和船舶的燃油将被电动和燃料电池技术取代,生物合成技术将取代化工技术产生丰富的零碳并且可回收降解的工业材料。助力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远景能源正积极行动,张雷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和一些地方政府签署了框架协议,提供解决方案,推动当地建设零碳工业园区。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拓展企业的绿色发展空间,如今也可以骄傲地说,正通过新技术,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了!”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事业部设备运维部经理赵伟介绍,早在2018年,威孚就建设了氢燃料电池厂房,并启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项目,布局新能源轮毂电机技术;2019年,公司还在无锡建成了华山路科研中心,主要研发新型动力电池,目的就在于减少碳排放。

作为汽车制造业企业,电力一直是威孚高科技集团的核心生产要素,也保障着企业的转型升级。赵伟说,无锡供电公司提供了保障支持,为公司8个用户变电站提供24小时设备监控及全天候设备抢修服务,成为可靠的“电管家”。她提到,供电部门近年来开展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对公司所有厂区的用能结构和能效管理进行全面分析,提供智慧能源综合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能耗。

率先建设能源互联网

“我注意到,今年国家电网公司率先行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谈到,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他提出积极建设能源互联网,协调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各类资源,解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助力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银燕在调研中发现,江苏拥有率先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潜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引领下,城市之间融合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深化,江苏各地的格局定位也将发生重大变化。”银燕表示,城市间生产力要素高质量聚集的发展需求,为能源互联网先进技术在江苏率先落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江苏能源互联网建设有助于广泛链接上下游资源和需求,形成业务融通、数据共享的一站式平台,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助力城市融合与城市发展。

银燕介绍,江苏正全力攻关未来能源发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建成了世界首个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投运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南京220千伏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工程,智能电网、大电网控制、可再生能源并网等能源互联网技术国际领先,为江苏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银燕建议,加大对江苏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扶持与投入,支持±800千伏白鹤滩水电入苏工程、江苏海上风电柔性输电平台、综合能源站等重点项目建设,率先建成满足省内外电源和多元负荷互联互通需求的江苏区域能源互联网,推动江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与全社会综合能效提升,为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江苏经验”。


2021年3月5日《新华日报》第5版:http://xh.xhby.net/pc/con/202103/05/content_894829.html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