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扎根大地,向着高质量发展奋勇迈进”,5月19日,在新利18彩票 合并组建20周年·办学119周年暨创新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新利18彩票 校长乔旭所作的报告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高度凝练。
南工大秉承科技创新传统,以举办“科技创新月”的形式向校庆献礼。从5月1日起,南工大举办校庆,集中开展前沿科技论坛、校地校企合作对接、科技成果推广等30多项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像一面多棱镜,深度呈现了南工大“顶天立地做科研”、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成就;也成为一座“智立方”,汇聚成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能。
新利18彩票 校长乔旭
“创新力”聚焦“高度”:引领发展波澜壮阔
20名知名专家团队,5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聚焦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多个行业领域......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把新利18彩票 这场“科技成果云推广”比作“假日盛宴”。“科技成果云推广”在5月2日—5日成功举办,作为“科技创新月”首场活动,云推广聚焦学校高尖端原创技术,深挖科研成果富矿,向社会展示不断创新的南工大。
“不争学术之名,不争产品之利,做技术的增值工作”,新利18彩票 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李卫星介绍道,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膜所技术研发工作始终坚守在前沿阵地,开发出一系列原创技术成果。团队开发出的新一代陶瓷超滤、纳滤膜材料产品,过滤精度提升30%,通量提升30-100%;新一代中空纤维分子筛膜,相比于管式分子筛膜,具有通量高、装填密度高等显著优势;高通量、高选择性复合纳滤膜,通过选择层和支撑层协同设计,实现纳滤膜孔径和通量的精准调控;膜法制浆造纸废水近零排放技术,将达标尾水处理作为新鲜水补充,大幅度减少新鲜水的消耗量......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听取我校膜技术研究所‘全球首套制浆废水废排放成套工艺’研发情况汇报,嘱咐学校‘多开展这样的科研攻关’。”在10日举办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新利18彩票 党委书记芮鸿岩说道,“面向科技前沿,‘顶天’做科研,是我们学校的传统,科技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我们一直坚定不渝的前进方向。”
在5月14日到16日举办的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年会上,乔旭校长结合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和政策规定,详细介绍了“南工大技术方案”。化工学科一直是南工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科研人员开始了“化工放大新思考”。“‘扩大化生产’是传统化工发展思路,现在我们需要在本质安全的基础上,拓展最小化原则应用领域。”乔旭团队极力打造化工绿色发展路径,丰富本质安全体系,通过微化工技术,实现了从微米到米之间的“泛厘米级”全覆盖。乔旭说:“我们的目标是加快技术战略布局,抢占绿色化工制高点,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南工大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聚焦战略新材料研发等国际竞争,提出前沿理论,打造世界领先的“膜技术”“生物+”“光电材料”等学科领域,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必要组成部分;聚焦绿色低碳、本质安全,研发“化工堆簇智能集成技术”“三废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绿色建筑工程技术”,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粮食安全,研发生物基材料技术,产品被指定为“超级杂交水稻”专用肥;聚焦生命健康,研发纳米蛛网仿生膜材料,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缓解高端口罩供应紧张局面提供支持......科研上多次实现国际首创,解决了一大批“卡脖子”问题。
“联络桥”拓展“宽度”:合作攻关服务社会
南工大“科技创新月”汇聚了一批高校、企业和政府等机构代表,多方开展了校地、校企合作对接活动。“产业强链高层论坛”探讨如何开展校企协同,共研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卡脖子”难题,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工业催化平台年度会议充分探讨如何以公共服务平台形式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碳达峰、碳中和论坛,科研平台开放日,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研究写作论坛等,成为开放的论坛、合作的窗口、联动的桥梁。
在产业强链高层论坛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奚杰峰把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深沟称为“死亡之谷”,而一直致力于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着力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打造‘产业强链’也是本次系列产业强链高峰论坛的主旨和目的。”南工大国家“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霍峰蔚介绍道,在10日举办的“前沿新材料集群”专场,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就前沿新材料领域科研与产业化应用环节进行了充分交流,有效促进学科领域交叉、产学研用协作发展。
“平台要在服务中做出特色,做出典型,既要加强子平台间的协作,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更要构建常态化服务企业、园区的创新模式,解决成果转化‘老大难’问题,为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乔旭校长为组长的“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致力于加速催化领域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帮助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需求,打通“科研-科技服务-产业化”之间的壁垒,为石化产业颠覆性技术开发提供原创性服务。
据悉,南工大精准面向化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在化工产业聚集区布局建设10余家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推进“服务江苏化工转型发展专项行动”,产生千亿元经济和显著社会效益。去年夏天,南工大组织500名专家深入全省30个园区和2632家化工企业进行“全面体检、绿色诊治”,制定“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方案2481份,为全国化工行业整治提供了江苏经验。
扎根大地办大学,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南工大一脉相承的核心特质。一直以来,南工大主动对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要,加强培养链、创新链和需求链、产业链的对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车间里、装置上和产品中。
“发展路”延伸“长度”:融合资源接力创新
为了更好地为发展赋能,此次“科技创新月”还通过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校友返校传经送宝、创新创业活动和智库建设等,深挖各方资源,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发展、与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度联动。
5月6日,“科技创新月”校企合作对接日活动上,南工大与中国建筑、中石化、九思高科、贺普科技等企业就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开展了深入讨论,还就人才联合培养、共建校企研发平台达成协议。“新利18彩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中建二局研究院”“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新利18彩票 工程创新研发中心”“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新利18彩票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得以达成,双方就合作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达成共识、签订协议,以期联合攻关、联合培养人才。“企业有多样化实践实习基地,有众多的落地项目,这些都可以为学校相关院系师生工程实践锻炼提供内容、项目和课题。”南工大副校长邢卫红介绍道,此次对接活动交流深入、成效显著,“除了3个研发平台,我们还与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有限公司、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等9家大型企业签署重大项目合作协议。”
在5月7日举办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签约仪式上,南工大与该所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工科与理科培养思维方式不同,交叉培养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院研究所所长唐勇期待在人才培养上合作开花结果。
“我们充分调动校友的力量,共同加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据南工大副校长赵志宏介绍,学校邀请到涂善东院士、施剑林院士等一批知名校友举行系列论坛,不少校友自发加入到分享交流会之中。2000届校友、青云科技董事长黄允松做客南工大第十三期劝业大讲堂,他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从高中开始写代码到创立青云科技并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的创新创业经历。
20年间,南工大涌现出一批弄潮时代、勇当中坚的校友。央企董事长戴厚良、周乃翔、王祥明,创造中国高度的“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陆建新,同疫情竞速、为生命续航的“两山”医院总指挥陈卫国,打造中国核电建设卓越品牌的陈宝智,光大民族品牌的“全国劳动模范”刘淼......他们不仅是南工大闪耀的校友名片,也是南工大创新创业精神的缩影,成为极富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动力源。
通讯员:朱琳
2021年5月19日《中国工业报》:http://www.cinn.cn/dfgy/202105/t20210519_2422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