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南工大举办校庆,集中开展前沿科技论坛、校地校企合作对接、科技成果推广等30多项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深度呈现南工大“顶天立地做科研”、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成就。
“创新力”聚焦“高度”:引领发展波澜壮阔
20名知名专家团队,5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聚焦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多个行业领域……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把新利18彩票 这场“科技成果云推广”比作“假日盛宴”。“科技成果云推广”在5月2日—5日成功举办,作为“科技创新月”首场活动,云推广聚焦学校高尖端原创技术,深挖科研成果富矿,向社会展示不断创新的南工大。
在5月14日到16日举办的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年会上,乔旭校长结合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和政策规定,详细介绍了“南工大技术方案”。“‘扩大化生产’是传统化工发展思路,现在我们需要在本质安全的基础上,拓展最小化原则应用领域。”乔旭说,“我们的目标是加快技术战略布局,抢占绿色化工制高点,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联络桥”拓展“宽度”:合作攻关服务社会
南工大“科技创新月”汇聚了一批高校、企业和政府等机构代表,多方开展了校地、校企合作对接活动。“产业强链高层论坛”探讨如何开展校企协同,共研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卡脖子”难题,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工业催化平台年度会议充分探讨如何以公共服务平台形式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碳达峰、碳中和论坛,科研平台开放日,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研究写作论坛等,成为开放的论坛、合作的窗口、联动的桥梁。
“平台要在服务中做出特色,做出典型,既要加强子平台间的协作,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更要构建常态化服务企业、园区的创新模式,解决成果转化‘老大难’问题,为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牌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乔旭校长为组长的“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致力于加速催化领域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帮助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需求。
“发展路”延伸“长度”:融合资源接力创新
为了更好地为发展赋能,此次“科技创新月”还通过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校友返校传经送宝、创新创业活动和智库建设等,深挖各方资源,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发展、与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度联动。
5月6日,“科技创新月”校企合作对接日活动上,南工大与中国建筑、中石化、九思高科、贺普科技等企业就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开展了深入讨论,还就人才联合培养、共建校企研发平台达成协议。
在5月7日举办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签约仪式上,南工大与该所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工科与理科培养思维方式不同,交叉培养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院研究所所长唐勇期待在人才培养上合作开花结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已粲 通讯员 朱琳)
2021年5月24日《光明日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6d8c08acfbbe46f0a0850b99aaaffa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