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科技日报]乔旭委员: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挖掘市场真需求

时间:2021-03-0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摄影: 编辑:张好雨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代表委员划重点

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新利18彩票 校长乔旭正带着团队调试装置。他们利用一种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催化剂,把污染物临氧裂解成化学小分子,继而将其彻底氧化消除。2018年以来,该技术已陆续在江苏常州、镇江、南通等地化工企业投入使用。目前,乔旭团队正尝试将该技术嵌入化工生产装置中,实现污染物治理与化学品生产同步,帮助化工企业实现零排放。

“这几年,国家和江苏都出台了很多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成立技术交易市场、产业研究院,这都激发了科研人员解决产业需求,提高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乔旭说。

“十三五”期间,激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举措可谓力度空前。受政策激励,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小阳春。去年5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2018年,3200家高校院所签订技术转让(包括转让、许可、作价入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简称“四技”)合同总金额达930.8亿元,同比增长16.6%。

乔旭认为,在多种手段激励保障的同时,还需要破除思维定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鼓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出一些相对成熟、又能适应市场需要的成果。这个过程相对漫长,需要破除传统思维,扭转重论文、轻应用,重成果、轻转化的评价方式。”乔旭说,目前,评价科技成果的贡献,很难像诸如“帽子”、论文的评价指标那么直观。成果转化的贡献如何得到公认,还需要高校院所完善评价体系。

得到激励的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提高后,还面临另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让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适配。

对此,乔旭建议:“不妨在高校院所内尝试组建团队从事成果转化,一部分科研人员在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项目中凝练科学问题,形成基础研究成果和关键共性技术;另一部分科研人员专攻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从而形成创新链,解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同时,乔旭还建议,团队内部也要有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大家合作分工的积极性。这可能也需要调整现有的教师队伍结构,例如团队中要有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了解市场需求、对市场变化敏感、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人。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视觉中国提供


2021年3月4日《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3/04/content_463489.htm?div=-1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