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让百姓住进“幸福房”!历时两年调研,他们的建议得到多地响应

时间:2023-06-09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作者:朱琳 摄影: 编辑:杨筱奕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交汇点讯“结合人居环境,以独具特色的墙体画‘书写文明’,将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等宜居内容融入文化墙,形成一墙一主题,一墙一文化的美丽乡村新景象……”日前,在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政府网站上挂出的一条关于三堡街道城区建设举措的新闻令南工大法政学院“安家落户”实践团队兴奋不已。几个月来,他们关于“农民集中居住政策实施问题及其优化路径”调查报告的一些设想和建议正在徐州栖山镇和连云港东王集镇等地转化为现实举措。

“4大方面共计15个小方面的政策优化建议背后是我们为期两年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据该团队大三学生陈瑶介绍,两年前,她和仓思思、胡停、陈昊、傅琳珈等四位同学以长三角集中居住农民为调研对象,走进17个地级市的17个乡镇,走访了1300户人家,回收了1197份有效问卷,录制了超过10000分钟的音频,对当地农户和政府机关基层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记录了10万字以上的访谈文本。

调研访谈过程中,“安家落户”团队接触到了很多勤劳善良的农民,他们表示选择集中居住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服务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并且也可以减轻自己耕种的负担,以便更专注于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同时,团队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有些农民有深深的“土地情节”,对集中居住的文化认同感缺失或者不够强烈,需要更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还有一些农民由于经济原因等因素,无法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

为了让农民在城市和新农村里能够更好地住进“幸福房”,并为中国乡村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安家落户”团队的成员们带着农民表达的“困惑”,又走访了地方政府机关,与基层政策执行人员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了政策实施过程后,我们再结合农民反馈的问题,将提出的对策建议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反馈给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团队成员仓思思介绍,目前,团队已经收到6份调研报告采用证明,得到相关基层政府的高度评价:“调研报告内容翔实、结论可信度高,在后续的政策实施中将予以考虑。”

“大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公共行政学》,对其中的‘政策实施问题’颇感兴趣,想着能不能实地去考察一下,为相关政策优化做点事。”两年前,陈瑶带着憧憬与疑惑咨询了该课程授课老师南工大法政学院朱玉知教授。朱老师引导建议他们从身边的案例做起。由于陈瑶和初建团队的几名同学基本都是苏北农村人,苏北农民住房条件较差,苏北集中居住区较为普遍,团队便确定了“农民集中居住政策”的调研主题。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克服了重重困难。面对多地农村方言的障碍,团队成员有时候要反复将录音听十多遍才能听懂。此外,苏南夏天的炎热天气、苏北冬天的寒冷侵袭,以及不少访谈对象一开始的排斥,也让调研经历重重考验。“困难虽多,但收获更多!”陈瑶笑着说道,他们还对课本中的“马萨模型”进行了中国本土化的修订,增加了影响因素“从众心理”,“我们感受到了实践的力量和政策的影响,青年一代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指导教师朱玉知表示,调查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查农民在住房、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生活小事”,来研究城乡融合、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背后的“大道理”,体现了同学们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关爱人民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

“深入基层,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专业力量,对作为文化和传统载体的乡村多一份尊重,对作为政策目标群体的农民多一点关怀,为农民‘寻得广厦千万间’,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该校法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姜志兵说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谢诗涵

通讯员朱琳

2023年6月8日《新华日报·交汇点》: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yRJtdBmGNCckX0CA/1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