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扬子晚报〕“人民艺术家”王蒙做客南工大 “我们讲传统文化,眼睛注视的还是今天”

时间:2024-03-27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杨甜子 摄影: 编辑:冯羽璐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器物中,还存在人们的生活、语言、风俗、礼仪中,它是‘活’的文化。”3月26日,“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做客南工大,在《传统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报告中开宗明义地强调,要关注“活”的传统文化,关注仍在起作用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 通讯员 朱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新利18彩票 供图

传统文化显示出强大再生能力

王蒙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中华传统思路“三性”、中华“三尚”、中华精神、“两个结合”五个方面作报告,回应了时代对文化转化与创新的呼唤。

“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报告中,王蒙先生用较长篇幅详细解读了中华文化鲜明而浓厚的“尚德”特征,讲解过程引经据典,讲述指向经世致用。在他看来,“尚德”是指,天下没有什么事比道德更重要,《论语·为政》里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也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都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好,都有好的修养,大家就都有了希望,国家也就有了希望,道德有着积极的作用,用礼貌、礼法、礼数、礼仪等引导教育百姓,很有成效。”

“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地涵养着、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君子的人文精神,中庸的辩证精神,愚公精神、长期苦战精神、抗逆精神……这些精神都与现代性相通,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自省性、应变性和抗逆能力与自我调整能力。”王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感,“实践反复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能够与时俱进,开时代风气之先,显示出自己的再生能力。”

每每翻阅典籍都会喜出望外

虽然已是90岁高龄,王蒙依然坚持创作,自他1953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以来,已经过去整整71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作家,其个人履历伴随着共和国一道成长,创作链条反映着共和国发展轨迹,2019年,王蒙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2022年,耄耋之年的王蒙还出了一本书叫《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

会后,王蒙谈到与当代00后大学生讲述传统文化,丝毫不觉有隔阂,反倒觉得亲切。“古人虽然不说‘三观’,但他们也饶有兴致地讨论天、地、人、家庭、国家等,这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关心的,他们积累的很多经验、智慧,对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启发,对大学生朋友也很有帮助。”他建议年轻人多读读《老子》《庄子》《荀子》《列子》等诸子书籍,“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我要看的典籍太多了,每每翻阅,都会让我生出喜出望外的感觉。”

“我大一的时候就选修了一门课叫《中国文化概况》,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学校还经常性开展传统文化报告会,让我们近距离聆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学生记者团学生高云涛表示,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精彩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他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024年3月27日《扬子晚报》A09版:http://epaper.yzwb.net/pc/layout/202403/27/node_A09.html#content_1310729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