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拳拳爱心滋养学生,多举措激励学生进步;他用科研实力教育学生,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他鼓励学生科研创新,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联系实际运用……他就是校第十一届“师德十佳”获得者、化工学院居沈贵老师。
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站在讲台上就一定要对学生负责。如何把书上的内容、信息,更准确有效地传递到学生的脑海当中,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同时融入人文素养、生活感悟,这个才是我最想要的。”谈及教书育人,居沈贵老师如是介绍道。简单的话语却浓墨重彩地勾勒出居老师的育人境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好的老师,他的为人为学相得益彰,总是给学生以有形与无形的影响。
居老师身材瘦削、丰朗俊逸,虽然是工科教师,但酷爱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言谈举止中散逸出淡淡诗人气息。师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居老师一直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呵护学生,用无限的爱心倾听着花开的声音。“居老师基本上每个学期都会给我们买一次巧克力。中秋的时候,他还会给我们每个人带一块小月饼,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一个学生笑着说,“居老师还拿出他的工资,给班级设立了跨越进步奖,就是我们哪个同学排名进步了,就可以获得这个进步奖。”
“每年拿出1万元奖励学生,对于我来说不是大数目,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激励。”居老师说。“获得居老师用自己工资设立的‘跨越进步奖’后,感动之余,让人很受触动!”化工1407班学生孙上钧说。2002年,居沈贵在自己所执教的班级设立“跨越进步奖”,4年一个循环,奖励年级排名提高40名的学生,如今已惠泽8个班近百人次。
“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居老师经常开导我们通过过滤沉降等方法,不让痛苦的记忆泛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居老师喜欢人文哲学,课内课外,他总对我们人格境界、专业学习与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煞费苦心地进行引导。在我们心里,他是良师亦是益友。”听到学生这样骄傲自豪地聊起自己的老师,这大概就是居老师在教书人育人的领域深耕细作的最好收获。“在我的心里,我的学生成才后能为国家做贡献,为他的小家做贡献,为他的单位做贡献,我就觉得足够了。”居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不带功利心地培养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用爱的付出收获着爱的回馈。
将科学知识和人文熏陶进行有机结合
“智者敬爱韬光养晦”,为了做好教师这份工作,居老师大量阅读孔子孟子等古代教育家以及黄炎培、蔡元培等近现代教育家的著作,早在2009年的时候,他提出了多维度教学理念。这个理念共有四个维度,第一维度是教师要具备教授“逻辑知识”的能力,即“教书”;第二个维度是教师要“哲学沉思”,教授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即“育人”;第三个维度是“人文熏陶”,教师应把人文、艺术的知识贯穿到教学过程中;第四个维度“技术手段”,是要善于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及技术理念,丰富教学表现形式。
“居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将科学与人文进行结合,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也就是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因此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他会要求我们看中国古典文化,例如他将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个人自身修为、恋爱观念、事业观念、大局观念融合。”居老师课题组的一名研究生说道。另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补充说:“居老师经常告诉我们科学是有历史的,历史就是文化。他与我们分享了《科学的历程》等书,鼓励我们购买并帮我们报销书费。他说做科学研究的,就得主动去了解科学是怎么发展的,把科研历程的‘一问三不知’变成‘一问三知’。”
面对枯燥的工科定律,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晦涩无趣,而这个时候居老师会挖掘这些定律背后的人文故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在学到开普勒第三定律时,他告诉我们开普勒是站在老师的肩膀上的,开普勒的老师用了一辈子的心血观测天体运行数据,但是受限于当时只有圆球体模型,一直到开普勒时代,在椭圆形研究的基础上,开普勒第三定律才应运而生。”一位研究生介绍道。“不仅如此,他看待事情喜爱举一反三,会给我们讲其中蕴含的大道理,记忆最深的是居老师告诉我们,盘古开天地是宇宙间最大规模的一次闪蒸,平衡线是理想,要志存高远,操作线是现实,要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让我获益匪浅。”学生们由衷佩服且爱戴着居沈贵老师,他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科学上的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人生的指引和教导。
拥有创新意识、时代意识和治学为国的情怀
一位有情怀的老师,不单关心他的学生和他的课堂,也关注整个社会的变革乃至整个民族的复兴。居老师说:“高校的使命原来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现在增加了文化传承和创新。这样的改变就意味着教师要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己任。我们必须融入一些创新元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要求。”
“同学们,你们看现在的雾霾越来越严重,各个专业的关注点就要不一样,作为化工人,我们想到的应该是硫化物的排放量问题,比如我们如何控制硫,是利用催化还是吸附的方法?”居老师总是能把科学知识联系实际,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创新。“居老师鼓励并支持学生创新,尽心尽责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创新不应该在实验室,成不成功要放在生活中检验。’是居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现就职于潍坊化工企业的何泽骁介绍说。
回忆2013年在居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的场景,何泽骁说:“实验数据是化学竞赛的生命线,那段时间我和居老师一直在优化实验的方案,力求更精确的数据,到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居老师建议我用真实的汽油代替模拟汽油,这就大大增加了实验难度。但我还是按着他的思路做下去,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件事给我的影响很大,每每在工作中做实验,我都习惯性地把居老师严谨的实验风格和追求精准数据的精神落实到我的工作中”。
早在2001年,居老师就开始担任本科生的“导师班主任”,每年暑假都有2-3组同学在居老师的实验室里做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居老师不仅自费供应他们实验药品,引导他们追求精准的实验数据,还经常请学生吃饭,鼓励学生劳逸结合。居老师认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让学生养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也常常用“存疑、问道、实践、出新”教育学生本着格物致知的精神,不迷信权威,重视实践,敢于推陈出新。
从教二十余年,居沈贵老师不忘初心,勤奋耕耘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以一腔的真诚化育桃李,以一腔的热血投身科研,将创新意识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他也因此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的资助;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多次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他主持的《化工原理》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
“化作春泥待花开,怀大爱,辉煌再。文化承载,挥洒舞台。深耕细作梦不改,观沧海,初心在。” 这是居老师书写的心语,也是敦促他一路向前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