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是一件‘活’的事情”
——记校第十届“师德十佳”、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静教授
“我今天爱上科研正是得益于在南工求学的三年,得益于陈老师的教导。”电话那头,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静教授的硕士生、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胡晨晖博士爽朗地回道,“陈老师是我走上科研道路的领路人。”尽管离开母校已七年有余,但胡博士提起陈老师却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言语中满是对陈教师的眷恋与敬爱。
枯燥知识揉入生活现象催生“活”的课堂
“教学是心灵与心灵互撞启迪的复杂过程,因而要以温和敦厚之心温暖学生,让学生在温情和敬意中掌握知识,学会为人之道。”陈老师如是说也如是做。
1988年秋,陈老师从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我校工作,开始了大学执教生涯。近三十年来,陈老师始终将她的全部热情投注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本科生“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和研究生“波谱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肩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绿色奥运、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食品检验、记忆高分子材料……这些生活中现象都是陈老师课堂上的学习讨论的内容。”一年级硕士研究生黎扬提及陈教师的课堂啧啧称赞,“本科时,陈老师执教我们《高分子化学》。当时她多学科知识融通的课堂就深深打动了我们,所以读硕士时,我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陈老师为导师。”
“大学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课堂是陈老师教授的互动性极强的《有机化学》课。”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即将毕业的硕士生陈建说道,“当我本科毕业选择工作,又因种种原因重返校园后,自然毫不犹豫地在一众导师中选了陈老师,研究‘新型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陈老师用全情投入做知识的礼盒,用传统端正的板书作封面,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做彩带,把每节课都当作一份特殊的礼物献给我们。”没有枯燥、没有敷衍、没有距离,只有生动、亲近、温暖,陈老师“活”的课堂深深烙在学生的心房,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以致她的硕士研究生好多都是“回头客”。
科学研究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掌握“活”的思想
“要使学生对科研产生持久的兴趣,必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既要授生以渔,也要传生以融会贯通的‘活’的思想”,在谈及研究生人才培养时,陈老师说道。
“陈老师通过翻转课堂等研究型教学,引导我们积极思维、勇于创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年级硕士研究生沈英介绍说,“每年10月初诺贝尔奖颁奖季,陈老师总是实时地结合我们所学的课程、所研究的方向,对获奖成果进行评析,劝诫告诉我们,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渐进、持续积累的过程,将个人的智慧火花汇入集体努力中,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用物理化学原理来解释有机化学中的平衡、反应活性及化合物的稳定性等;利用相关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特性,进行诸如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的改性……”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张彩婷谈及陈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娓娓道来,“在陈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我和师弟、师妹们完成了多篇论文的发表和专利的申请。”
“尽管陈老师要求我们要以‘活’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研究,但在基础实验上,却对我们要求‘苛刻’。”已毕业的硕士生李猛“抱怨”道。“阶段研究重点不够突出,两次研究之间前后联系不够紧密,逻辑性不强……”他清楚地记得当初刚进实验室时,两次月报受到了陈老师的特别“关注”。“我耳边也一直萦绕着陈老师‘喋喋不休’的叮嘱:做实验记录时,气泡、熔点、沸点等实验现象必须记录清楚,这关系到合成产率的计算……”陈建也补充“吐槽”道。
“硕士阶段刚接触催化实验时还是一头雾水,是陈老师激活了我的研究兴趣,所以我又到南京大学读了博士,毕业了便从事了催化实验的相关研究工作。”胡晨晖博士提到陈老师时感慨万千。他说,他现在无论公事、私事途经南京都会看望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恩师陈老师。“我读硕士期间,还和同门师兄妹们被陈老师‘逼’着旁听了一学期她给本科生所讲授的《有机合成》课程,不过这的确填补了我本科就读期间的薄弱环节。”现在江阴一化工企业任骨干的李猛笑着说,“因着扎实的学科基础,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校期间发表了SCI文章、申请了专利。”
爱岗敬业成绩凸显“活”的高度与厚度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从游,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陈老师非常喜欢与推崇梅贻琦先生的《大学一解》,所以她在工作与学习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为学生做榜样,行不言之教。
爱岗敬业的陈老师已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近百篇,申请专利6项,参编《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等教材,先后获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获校优秀教学质量奖、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特等奖等奖项,并多次获评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培养出爱工作、懂生活、会做人的学生是每个老师最大的心愿。”陈老师认为,工作与生活两轮和谐驱动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在教学科研之余,陈老师还是一位体育活动积极分子,乒乓球、篮球、田径是她的长项。工作以来,她一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多次参加校运动会、乒乓球赛,为集体争得了荣誉,获评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一群大鱼带着一群小鱼欢快地游是为人师者的追求,也是被学生称之为富有母亲般爱心的陈老师与学生的真实写照。“陈老师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让我有时候几乎忘记了她是我的老师了。有时候,我们一起吃午饭聊天;有时候,我们一起打乒乓球。通过多种方式交流谈心,聊一聊实验上的想法,谈一谈生活上的心得。”李猛非常怀念在校与陈老师及师兄妹之间相处的时光。“每次陈老师跟我们聊完之后,我在科研和为人处世方面都会有所收获,她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胡晨晖说道。张彩婷记得在学习低谷时,陈老师手把手地教她们打乒乓球;黎扬记得对未来迷茫时,陈老师领着他们一起聚餐话家常;沈英记得实验受阻时,陈老师领着他们和南京大学的学生交流互动……他们都记得在困难时,陈老师及时伸出的援手;在懈怠时,陈老师当头棒喝;在困惑时,陈老师春风化雨……
“陈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着持之以恒的耐心,无微不至的细心,以及足以融冰的爱心,我们都爱她!”张彩婷动情地说道。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