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正文

“中国模式”再被热议

时间:2009-10-23 来源:人民网 作者:szw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中国模式”是什么,它是一条可以被很多国家效仿的发展道路吗?中国政府从未有人触碰这个话题,但从西方到东方,它却被大量学者及媒体以不同态度和口吻谈论、争辩。经常主导西方媒体风向的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再刊长文,评论俄罗斯执政党到中国开会学习执政经验,称“考虑到中国共产党曾从苏联获得灵感,然后双方陷入漫长的不和,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中国模式”话题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约始于2000年,随着中国经济数字的攀升几乎同比例增长,2008年以来,北京奥运会、世界金融危机加上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使这个话题达到关注沸点。一些西方人怀着“狼来了”的心态谈“中国模式”,担心这种模式的吸引力增长可能导致世界权力转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希望从中国获得社会转型的经验。一位中国专家18日对《环球时报》说,西方模式的影响显然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发展的这几十年对创造一个成熟政治经济模式还太短,因此中国现在低着头发展,不谈模式的做法是对的。

“历史性转变”?

  《纽约时报》网站18日的这篇报道题目是“俄罗斯领导人视中国为执政楷模”。文章写道,俄罗斯统治者发现了一个未来成功的榜样,统一俄罗斯党越来越考虑如何能够效仿中国共产党,特别是相对顺利地挺过金融危机方面的技能。该党本月甚至与中国共产党高级官员举行了一个特别会议,亲耳聆听他们如何运用权力。报道评论说,俄罗斯人很在乎近几十年里两国走的不同道路,“他们十分清楚,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黑暗的日子,而中国似乎更为顺利地实施了十分相似的转型”。

  《纽约时报》称,纵观近几个世纪,俄罗斯一直摇摆于东西方,其身份从未确定,在普京统治时,政治领导人逐渐不屑于俄罗斯必须拥抱西方式民主或政府的想法。美国《数字化日报》网站18日评论说中国成为“新美国”。文章写道,俄罗斯在复制中国的统治模式,这表明全球政治影响力正从美国转向中国。文章把这称为“里程碑事件”:以前从未有过一个超级大国转向中国寻求政治经验。中国经济及政治影响力的加强不会就此止步。很快它可能匹敌美国的意识形态帝国主义。“无疑,中国是当今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巨人。而仅仅数十年前这还是不可想象的。当时的常识是:一个有着中央指令经济的共产党国家,又有数百万人挨饿,怎能一跃成为一个金融中心?”

  《纽约时报》所说的特别会议是9日至10日在绥芬河举行的中俄政党论坛。美国一家媒体说,许多发展中国家钦羡中国,以及中国在过去20年来的快速发展,俄罗斯不属于那些国家之一,亲华通常限于新欧亚主义者(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亚洲国家,注定要跟欧洲发生冲突)和共产党等边缘运动组织,但这种情况可能要改变:统一俄罗斯党和中国共产党上周在位于俄中边界的绥芬河举行了一个会议,看上去俄罗斯人想要从中国那里学习经验。俄新社9日报道,统一俄罗斯党杜马党团副主席瓦列里认为,“共产党在中国的主导作用很明显,我们有意关注中国在一党执政的框架内国民社会主要体系的发展、该党在国内进行的经济改革及其在危机条件下建立的经济模式与社会模式的经验。”俄罗斯《观点报》15日题为“我们有需要向中国学习的东西”的文章说,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与俄罗斯不同,中国没有实施价格自由化和全面的企业私有化。中国没有像我们那样出现畸形的价格飞涨。中国同时发展各种形式的私有经济,中国的改革是缓慢和逐步进行的,而我们于1992年全面改变了经济体系。”俄新网10日称,俄共杜马代表瓦季姆认为,中国共产党稳定经济的经验不仅令俄罗斯产生兴趣,在欧洲、美国与亚洲也受到关注。不过他认为,这些经验并不适合当代俄罗斯土壤。
世界对“中国模式”反应不一

  英国知名媒体人雅克斯著有《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他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西方议论“中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中国开始经济改革开始的,中国当时刚起步,所以关注有限;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大背景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动荡。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中国模式”的关注和议论几乎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比例增长。

  英国《卫报》曾将2008年称为“中国模式年”。文章说,中国的成功故事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自由民主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中国模式不仅对该国的沿海新精英有吸引力,还成为从莫斯科到迪拜、从伊斯兰堡到喀土穆全球各地的榜样。文章还说,中国的吸引力在西方也在增加。商人、媒体大亨和设计师都拥向中国。

  本月初,《环球时报》记者在越南采访时,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杜进森所长说,“中国做对了,我们就对了”,“胡志明说过,中国的革命已经照亮了越南革命的道路。今天我们也可以套用这句话,中国的改革照亮了越南的革新之路”。他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越南刚刚达到1000美元。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已经成功走过了这个时期,中国的做法值得越南借鉴。一位柬埔寨的分析人士说,柬埔寨是多党制,但现在的政府在发展道路上在悄悄地学中国。执政的人民党希望做大做强,长期稳定执政,同时在民族和解上也学习中国。一位与尼泊尔政治家普拉昌达关系密切的华人18日对《环球时报》说,普拉昌达曾不止一次地对他表示,尼泊尔的秩序一旦平静下来,就会借鉴中国的发展道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国经济。

  日本和韩国在政治上采纳了西方的模式,但记者发现日本的学术圈已经有人在做“中国模式”的课题研究,希望找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可供日本借鉴的方面。韩国国内对中国经济发展报道很多,但谈论“中国模式”的不多,很多韩国人认为韩国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桥梁,韩国模式在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应该推广。在泰国,很多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讲过一个传说:上帝给各国分配土地时忘记了泰国,最后只好把留给自己的那块最好的土地给了泰国。泰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本国最好,对美国模式、中国模式等都不太感兴趣。在非洲,很多媒体都谈论过中国模式,中非通讯社10月15日的文章称,中国模式对中非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说,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自身的多元化色彩和从未被外来干涉打断而形成的独特传统,这给了中国发展的扎实根基和永恒动力。

  英国《金融时报》曾刊登一篇题为“中国模式背后的真相”的文章给“中国模式”泼冷水。文章说,30年前,中国与世隔绝,举步维艰,贫困率与马拉维不相上下。如今,从委内瑞拉到越南,所谓的“中国模式”,吸引力随处可见。但是,是否过去30年中的战略决策和非决策累加起来便形成了成熟的发展模式?这值得怀疑。“中国模式”至少有三重含意:成功、可复制性和周密计划,这三个方面都还有待商榷。该报另一篇文章说,“中国还是一个19世纪那种繁荣与萧条循环往复的经济体。”


“踌躇的世界领袖”

  《华盛顿邮报》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上世纪80年代,西方专家曾预测中国政府已穷途末路;接着,西方人认为互联网将不可避免地解放中国,“信息将捣毁竹幕”;后来,中国的稳定使西方领导人希望和预测富裕增加将改变该国的政治体制。但在中国,中产阶级支持或至少追随现在的政治秩序。文章说,当美国在世界各地遭遇民意和影响力打击时,中国却双获丰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有了不同于华盛顿的自由市场和民主的成熟发展模式。当美国的模式褪色时,中国得到了新的光芒。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9月26日在欧美同学会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说,将“中国模式”称为“中国案例”更准确。针对近期“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之争,赵启正说,中国没有推广自己经验的意思。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的一篇文章把中国称为“踌躇的全球领袖”。很多外国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尽管中国看上去是这场金融危机中的“强者”,但仍保持了谦逊的态度,在对美国华尔街的批评上,甚至不如美国的盟友欧洲那样激烈,公开谈论“中国模式”更多的反倒是西方国家的媒体。法国一家媒体16日的文章称,中国在摆脱全球性经济衰退中所发挥的排头兵作用让许多国家对中国模式产生了一定兴趣,但中国可能会以一如既往的低姿态,对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不置可否,以规避可能招致的“树大招风”的消极影响。

  英国专家雅克斯说,从目前来看,美国模式是“全球性的”,中国模式是“地区性的”,包括欧洲、俄罗斯等在内的多数国家可能不会真学习中国模式经验,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它们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而西方模式中又分为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在中国模式这个问题上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