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正文

鲁迅作品成“鸡肋”?

时间:2009-10-10 来源:人民网-《大地》 作者:董洪亮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中学语文教材调整成啥样

  新学年开始,新教材带着油墨的飘香与广大中学生见面。近日,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一事广受关注,引发了各方的议论。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鲁迅作品调整成啥样了?

  事情源于湖北媒体对于该省今年秋季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的报道。报道称:梁实秋文章首次入选、鲁迅作品明显减少、高中语文教材“变脸”。报道经过网络放大,顿时为网上、坊间所热议。

  湖北省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材里,鲁迅的作品确有减少。其中选录的鲁迅文章从过去的5篇减少到3篇,保留了《纪念刘和珍君》、《祝福》和《拿来主义》;《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被减掉。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展,特别是新课程在全国的逐步推广,各地的教材不再是一个“面孔 ”,在“一纲多本”思想指导下,全国有多套教材并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只是其中之一。

  据记者了解,江苏版的高中教材里鲁迅作品也有所减少。

  于是,关于鲁迅作品在中学教材里的调整,便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人说,现在媒体所说的教材“变脸”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情,出版社早在2004年就已经依据高中新课程标准编辑了现在的教材。为什么现在大家对此热议呢?只是因为有的省份今年才开始实行高中新课程。其实许多省份数年前已经开始了高中的新课程。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今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天津、福建、浙江、安徽、辽宁10个率先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省份,开始了新课程基础上的高考。就是说,这些省份实行高中新课程至少都在3年以上。按照教育部的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在2010年前全面推开,到2012年,全国内地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新课程高考。

  记者翻阅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出版社的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发现几乎每册教材里都选有鲁迅的文章,有的一册里还不止一篇。毫无疑问,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作品最多的作家仍是鲁迅。其中许多作品,新中国几代人都记忆犹新,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社戏》、《阿长与< 山海经>》等等。

  引发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是梁实秋的一篇作品入选。这篇作品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入高中新课程教材《语文必修1》。

  记者仔细阅读了这篇作品,感到文章篇幅短小,而尊师感情充沛,驱使文字颇见功力,对一代大学问家梁启超的学问、言谈、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且客观不溢美、活泼又富于风趣。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来看,都是上乘之作,可称得上经典。

  除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之外,人教版的高中新课程语文必修教材最新收入篇目还包括:戴望舒的《雨巷》、霍金的《宇宙的未来》、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巴金的《小狗包弟》,古代诗歌《采薇》和《涉江芙蓉》等。
对于鲁迅作品的调整争议双方各持己见

  对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里的调整情况,大家热情关注,各抒己见。这是正常现象,毕竟鲁迅作品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几十年来鲁迅在人们心中有光辉的形象,毕竟中学教材关乎学生升学深造、关乎精神传承和情操陶冶、品德塑造。

  反对、支持调整的双方彼此辩驳,互不相让。

  反对方如是说——绝不能忘记鲁迅及鲁迅精神。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萧正洪认为,不知道鲁迅作品的取舍标准和依据是什么,不赞成以时代发展为由来减少鲁迅作品。鲁迅是不能忘记的,调整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鲁迅作品本身,鲁迅作品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如果忘记了那个时代以及鲁迅对其批评精神,将是危险的。

  针对“鲁迅作品难读难懂”的观点,有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大学教师认为,鲁迅的一些诗歌、散文很生动,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风筝》等等,其实孩子们是能接受和喜爱这样的文章的。鲁迅精神不仅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可以选一些孩子能读懂的文章,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

  据记者观察,网上、坊间的一些议论的矛头指向“中学教材要不要鲁迅作品”,这显然已经游离了讨论的主题,走向了一个极端。因为事情本身是调整、减少,并非“要不要”的极端选项。因此讨论需要冷静和理智,拒绝感情用事或者不明事情真相而人云亦云。

  支持方如是说——教材应该随社会进步增加时代元素。

  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校长徐复光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语文教材篇目调整是正常的。试想20年后教材会是什么模样?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教材理应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增加时代元素,增加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公众实践相关联的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习、生活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还以江苏省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品味时尚”为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一些一线中学语文教师说,很多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

  还有教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

  有网友表示,“中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的,太痛苦了。”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陈炽鉴说,鲁迅作品应该适当调整,与时俱进。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他说,几乎每个学段都有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文章确实挺好的,但是,可以通过教材的引导和介绍,让学生课外多读一些鲁迅文章。

新课程教材有啥新变化

  鲁迅作品的调整仅是新课程新教材一科的一个剧部的变化。新课程新教材有着许多的变化。也许我们应该把视野跳出某一科目的局限。

  关于新课程新教材的变化,是教育界内外近年的热点问题之一。

  新教材新在什么地方?表面是内容变化,背后却是是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方法的变化,这其实更重要。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初中、高中语文教材编写20多年的刘真福说,以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新课程新教材减少必修内容,增加选修部分。

  必修教材共5册,分别标以《语文必修1》《语文必修2》《语文必修3》《语文必修4》《语文必修5》;选修内容包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小说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演讲与辩论》、《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国民俗文化》等。从时间分布来看,在减少篇目的基础上,每册必修教材占用半个学期,就是说必修课共用时2.5学期,高中余下的3.5个学期可以学习选修课。

  每册必修教材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部分。“阅读鉴赏”就是原来教材的文章选编,仍然按文章体裁分单元。但是,在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歌、文言文之外,增加了新闻、科普、随笔等类作品。

  其他学科都有比较多的新变化。据西安市华清中学副校长房建武介绍,历史教材变为按专题讲解,比如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等,每个专题里包括古今中外的内容。不再是过去按时间顺序、朝代更迭,或按国别、地区进行编辑教材。

  物理、化学等科目也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李改莲说,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探究意识。

  “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马踏飞燕)现已成为我国的旅游标志。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千年前就开始使用青铜器,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探求从矿石中获得金属的方法??”由“马踏飞燕”引申而出的,是化学课本的一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精致的手绘插图、直观的纪实照片、轻松活泼的语言??翻看每一本新版高中教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