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正文

宅生活”会导致缺乏精神寄托吗

时间:2009-06-2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主持人:心语可乐

  提问者:陶博(上海程家桥路)

  解答者:张丽(闻心斋心理咨询所心理咨询师)

  问:“宅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近日有网络调查显示,三成被调查者认为,“宅着”会导致缺乏精神寄托。请问,“宅生活”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

  答:“宅着”的人有不同的理由和需求点,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宅着”就会导致缺乏精神寄托。但长期“宅生活”的确会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降低,个人生活幸福感指数下降,并影响个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在心理学上,人的性格有内倾和外倾之分。性格内倾的人喜欢自我独处带来的平和、安静时光,遇到麻烦时,独自思考后才会与别人交流。紧张的工作之余,独自安静地放松或自省,能够帮助内倾的人恢复或补充身体能量。偶尔“宅生活”,是性格内倾的人减压放松的一种健康方式。

  性格外倾的人则更乐于和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交流。如果性格偏向外倾的人长期“宅着”,则是违背其天性的一种表现。这大多是因为,从小过于强调自我意识,不知怎样与别人相处交流,父母对其生活干涉不多等。由此,一些人会感觉呆在自己的空间更安全。长期“宅着”,确实容易导致缺乏精神寄托,需做必要的心理调整。

  此外,如果因不工作而长期“宅着”,必然造成脱离现实社会,很难感受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成就感也无从谈起。这将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不自信、过于敏感、情绪低落,陷入朋友越来越少、社会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缺乏精神寄托。

  有社会心理调查显示,有良好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会令人感觉幸福,人际交往关系建立得越广、越深,幸福感就越强。因此,人都需要与其他人交往交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对于长期“宅着”、无法去发展和建立良好、健康人际关系的人,应鼓励其勇敢地走进社会,让自己担负一定的责任,学习并尝试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