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亚洲国家素来重视教育。在全球环境下,亚洲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可以说与教师教育发展紧密相连。如何立足于自身的教师教育传统,合力解决现存的种种问题,是亚洲国家走向发展的一大突破口。
5月22日,首届“亚洲地区教育大学校长论坛”在香港教育学院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韩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师范大学、教育大学的校长及教育学专家齐聚于此,第一次尝试全面地交流。
在论坛上,这些校长和教育学者们呼吁:建立并加强亚洲地区师范大学、教育大学的学术交流的机制;以职业发展塑造教师专业,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优质教师。
这是一个起点,是亚洲教师教育勇于自觉合作、迎难起步的一个起点。
中国教师教育始终是关注热点
就像所有的国际性议题都期待听到中国的声音一样,对于亚洲的教师教育而言,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任何动向,都牵引专业范围内的注意力。而此次论坛,30所与会亚洲大学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就达到14所;三个主题报告,来自中国内地的许嘉璐教授的报告被安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中国对于亚洲各国教育学者来说,至关重要。而在“教育大学:重塑亚洲未来的学习型态”这一主题下,中国教师教育也始终都是关注热点。
“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规模不够大,也不在于教育经费增长不够迅速,而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这是许嘉璐教授眼中中国教育发展的两个“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许嘉璐认为:对从教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等措施必须落实,以此来提高教师素质;而“培养全球观念、世界意识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应尽的责任,教师教育要立足于此培养合格教师。
一时间,论坛几乎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专题研讨会。国外大学极欲更多了解中国师范教育的细节,而来自中国内地的师范大学的校长们,则对报告做出呼应和补充。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白解红教授补充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师资质量堪忧,进入县一级中学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有限,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支持中西部师资质量提高。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也认为教师待遇必须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也要相应提升。此外,他强调确立教师入职标准和进行系统的职后培训。而教育部和世界银行委托华东师大研究编制的《教师教育标准》涵盖教师标准、教师教育标准、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目前文字蓝本已经出来,待项目委托方通过后,有望成为国内通行的教师教育标准。
亚洲教师教育的同与异
把中国教师教育作为一个比照的基点,亚洲各国都可以找寻到本国教师教育存在的成就和问题,而由此,各国也能从中形成更有效的交流和启发。
菲律宾师范大学校长巴博教授直言:菲律宾的边远地区也存在着优秀教师匮乏的问题。因为薪水低,优秀的学生到国外就业,造成优秀师资流失。在有些地方,因为教师缺乏,部分中学出现一个班级有100多个学生的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
巴基斯坦拉合尔教育大学校长米尔扎博士也坦言:巴基斯坦国内也面临教师质量的问题。因为当地不把教师视为一种有很高价值的专业,因此师范类教育大学所能得到的拨款与官员承诺差距很大。
印度尼西亚教育大学校长卡塔丁纳塔教授介绍说:印尼面积大,边远地区很多,目前很多教师都没有学士学位。如何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是印尼同样面临的严峻问题。
越南河内国立师范大学校长也表示,如何吸引优秀高中学生选择师范大学、选择教师职业,是目前教育大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而相反,韩国几个教育大学的校长们就没有为这类问题发愁。首尔教育大学校长宋光镛博士语带骄傲地介绍说:教师职业是韩国最受尊重的、非常高贵的职业。教师的薪水要比其他职业收入高很多。此外,教师还可以享有优厚的退休金。因此,进入韩国的师范大学的都是高中生中最顶尖的那1%,是同辈中的佼佼者。
亚洲国家都需要发展教师教育,而现有的大学发展也都存在着综合性与师范性的矛盾。是向综合院校发展,还是坚持师范类教育大学的道路。香港大学原教育学院院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规划国际学院总监马克·贝磊教授认为:师范类教育大学的单科取向的优点在于使命清晰,但教育研究得到的经费一般较少,因此研究成果也相对少。因此,教育大学在高等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为此,教育大学应该建立相对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强化科研能力,以大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来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
发出亚洲的声音
在1999年6月,欧洲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長,在意大利的波隆那共同签署《波隆那宣言》,该宣言主张应在2010年完成“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整合,并且促进世界级的欧洲高等教育系统。该宣言主要大纲是采用容易理解和可比较的学制系统,采用大学与研究所两阶段的学制系统建立学分信任机制,克服法律和行政认可以促进流动。
20年后,在香港,30所亚洲的大学校长表达相似的合作意念。而此次论坛最动人的成就,也许就在于它第一次集合了亚洲地区如此众多的师范大学、教育大学校长,共同讨论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亚洲教师教育的发展。这也潜在的让外界期待:她会发出一个亚洲教师教育的声音。
这个亚洲声音说:培养有知识、有理解力、有道德的人才,并拓展人的潜能,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把握机遇,以不同方式让亚洲地区内所有儿童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升素质;致力培育优质教师,支持持续专业发展,并为社群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积极参与研究和发展项目,以支持教育政策的制订、教育实践及创新,从而为亚洲和全球教育作出贡献。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学术交流,分享优秀实践经验,以发展亚洲及全球各地的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
这个声音让贝磊教授感到激动,任职于欧美和亚洲的经历,让他一直认为:亚洲拥有悠久和深厚的教育传统,各地文化孕育了种种哲学思考和教与学的实践方法。亚洲国家可以借鉴传统,勇于探索,规划自身的发展,而不是眼睁睁看西方国家在做什么。
韩国光州教育大学校长帕克也认为:通过香港教育学院,香港为教育类大学的地区性共识与行动提供了平台。希望这个平台有机会扩大。希望这就像“波隆那历程”之于欧洲那样,亚洲地区的高等教育可以有一个“香港历程”。
而东道主香港教育学院校长张炳良教授表示,本次论坛目的就在于为亚洲地区教师教育领袖提供交流平台,为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各师范大学、教育大学的未来协作打下良好基础。亚洲地区师范大学和教育大学将有更多机会在拓展合作、交流学术、发展教师教育、支持教育政策与实践创新等方面加强地区合作,并为全球教育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