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能够反作用于物质,对客观事物发挥能动作用。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的这一属性说明,意识问题十分重要。不断强化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意识,对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深刻认识增强党员意识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党员意识,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认同性认识和对自身先进性的自觉意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具体来讲,党员意识,是一种身份意识,就是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一种认同意识,就是始终不忘自己是党的肌体的一部分,是党的一分子;更是一种先进性意识,就是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工人阶级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规定了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先进性从个体方面反映着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在一定意义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对每一位党员的党员意识进行有组织的、集中性的强化,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保持和发扬光大。
1. 增强党员意识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
强调增强党员意识,核心的一条是为了解决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早在建党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越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产党员越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十分强调共产党员要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去年1月5日,曾庆红同志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促使广大党员进一步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去,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回顾党的建设的历史不难发现,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员意识是一条基本的经验。
2. 增强党员意识是巩固党的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保证。
党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是党的先进性的一面旗帜,是党组织号召和凝聚人民群众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与拥护的精神武器。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继续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遗余力地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毫不掩饰地说:“最终起历史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如果不战胜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那么一切军事的、政治的和外交的胜利都会前功尽弃”。广大党员的思想意识与党的意识形态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党员的思想意识被西化、分化了,必将动摇党的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始终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只有这样,党的意识形态和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
3. 增强党员意识是解决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与保持先进性不符合、不适应问题的客观需要。
牢固的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我们党已经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几千万党员都合格,那将是一支多么伟大的力量。应该看到,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大多数同志的党员意识是强的。他们坚持信念、实践宗旨、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党员队伍状况的重大变化,有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了,他们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不如群众,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有的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共产党员不能保持先进性是党员意识淡化的直接表现。因此,努力增强党员意识,是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与党的先进性不符合、不适应问题的治本之策。只有每个党员的党员意识都得到强化,才会使党的形象更加高大,使党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
二、深入理解和把握党员意识的先进性特征与内涵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党员意识的根本特征。这种先进性应该体现在党员意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增强党员意识,首先要增强先进性意识。
一是增强理想信念意识。理想信念是旗帜、是方向、是动力,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信念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党员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共产党员只有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并为之毕生奋斗。
二是增强组织纪律意识。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更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安排。增强纪律意识,首要的是强化政治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党对党员的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遵守政治纪律,最要紧的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四个服从”,在思想、言论和行动上自觉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同时,还要自觉遵守党风廉政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外事纪律等,时刻对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做到不符合党的纪律的话坚决不说,不符合党的纪律的事坚决不做。
三是增强先锋模范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根本的行为特征。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积极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党实现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一条重要途径。党员是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其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视线之内,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一名党员合格与否的根本标志。
四是增强无私奉献意识。无私奉献,是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公而忘私的伟大精神,是对共产党人的最高道德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没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作支撑,就会丧失向心力,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政党没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作支撑,就会弱化战斗力,就难以兴旺发达;一个党员没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作支撑,就容易懈怠,就难以在事业中有所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有先忧后乐的品格,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识大体,顾大局,带头拼搏,带头奉献。要时时、处处、事事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整体的利益摆在首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地方和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对个人的名利、局部的利益看得轻一些、淡一些,在服从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中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在新时期,特别要强化以下四种意识:
第一,执政为民意识。革命胜利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员干部有没有执政意识,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兴衰。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科学发展意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抓好第一要务、实现科学发展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必须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科学发展意识。首要的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党员,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起表率作用,全面正确地学习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事业,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三,改革创新意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