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正文

中国金融要走创新发展之路

时间:2009-06-05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汪海波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2008年,对全人类来说,意义非同寻常。一场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世界,给人类经济生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洲和日本,无一幸免,这是本人从事经济研究工作60年来从未见过的。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更不一般。中国改革开放已持续了30年。中国创造的连续30年平均近两位数的GDP增长率能否延续?目前,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急剧下滑,华尔街正在走向万丈深渊,中国怎么办?中国的机遇又在哪里?

  回顾400年来世界金融业的历史,特别是回顾100年来美国金融霸权的盛衰史,对于目前中国实施金融强国战略是极具借鉴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逐步奠定了国际经济霸主地位。当时很多经济学家戏言:“美国一感冒,欧洲得肺炎”。100年以后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出现了“美国一感冒,全球得肺炎”的新情况。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心和源头分明发生在美国华尔街,但非美国地区,包括欧洲、日本和新兴经济体受灾情况却比美国严重得多,其原因何在?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但到1820年,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明显低于中国。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所做的研究,中国从清初战乱开始发展到1820年,其GDP占世界GDP的32%,大于所有西方国家,包括欧洲和美俄日之和。后因战乱和国外侵略掠夺,经济发展缓慢;但到1890年,中国GDP还和美国相近。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中美经济拉开了巨大差距。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我认为金融战略上的差距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更是一个战略立国的国家。自1776年独立以来,美国就被认为是自由、民主、法制和科学的样板。200多年来,美国经济固然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有对外扩张甚至侵略的不良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霸权建立,美国在运用金融战略方面,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长袖善舞。美国一面对抗“共产主义”而扶持日本和德国,一面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通过垄断国际货币发行而获得巨大利益。在日德经济奇迹示范下,一些拉美国家一度迫不及待地加入美国体系。但经济金融自由化换来的却是1983年、1987年、1997年和1998年的金融危机,并导致拉美国家经济受控于美国;于是,事物走向了自身的反面,拉美国家成为反美急先锋。

  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西方国家出台了反动的“布热金斯基原则”,确立了发展中国家作为发达国家原材料供应国的地位,阻止穷国工业化,以保持西方国家的领先优势。1990年,西方发达国家又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华盛顿共识”,其本质是廉价地使用发展中国家资源,通过金融方式掠夺世界财富,并迫使这些国家陷入经济困境,然后提出附带苛刻条件的援助方案来实施战略控制,必要时甚至发动战争,以阻止发展中国家挑战西方国家的领先优势,在全球化的口号下,实现对新兴经济体的财富洗劫。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实现了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但也成为“世界工厂”和廉价“打工仔”。

  大国和平崛起,离不开金融支持。21世纪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加快,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银行改革和资本市场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在周边地区贸易中,人民币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人民币国际化已有了良好基础和开端。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还不是经济强国,更不是金融强国。中国金融体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银行呆坏账比例较高、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不足、资本市场困难重重、上市公司整体素质不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待建立,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在实现30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依赖外需、特别是过度依赖于美国经济的情况。中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之上的,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彻底改变。而且,在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中,美元资产占了较高的比重;在中国大宗对外贸易中,美元是主要结算与支付货币。眼下,人类正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金融体系遭受了重创,全世界人民日子都不好过。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中国金融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此时,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徐洪才教授的新著《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出版了。徐洪才是我国著名金融专家,有着近20年的企业、银行和证券从业经历和管理经验,现在执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他习惯于将宏观问题与微观操作相结合,国际经验与国内情况相结合,在我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部内容广泛、涉及国家金融发展的学术专著中,他系统地总结了国际国内的经验和教训,从战略高度较深入地研究了我国成为金融强国的诸多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对策思路。这部著作文笔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值得政府官员们阅读。

  我希望,徐洪才教授在今后的学术研究过程中,能够再接再厉,继续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理论贡献。同时,我更希望,中国经济能够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强自立、稳步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