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正文

邵莹: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时间:2008-03-03 来源: 作者:管理学院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十七大的召开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自十七大召开以来,就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与同事进行学习交流。十七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刻,通过学习十七大报告的内容, 我加深了对我们党在这一段时间政策方针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主要谈一下对十七大报告中体现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解。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有一段精辟的阐述,他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怎样以人为本,或者说以人发展的内涵是什么?细细思量,可以看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观念。具体内涵是: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在生产方式两个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核心因素都是人。从第一块打制石器的诞生,到制造航天飞船,都是人的素质提高的结果。人创造了工具,改变了劳动对象,反过来工具和劳动对象也改变了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体现是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围绕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提供充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服务,换句话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那么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什么呢?显然是人类永不满足的需求。生产力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征服自然、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因而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标志。判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从动因到结果反映的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所以检验社会生产方式是否获得了发展,是正发展还是负发展,关键是看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人际关系是否升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
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不是最终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终极目标,才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准则和标准。因此,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自觉地意识到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的最高价值目标和伦理关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目标,不断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最高理想。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他们又应该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过来,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生活水平越高,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应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主义经济也应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广大人民群众既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动力,又应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所有者和享有者。中国共产党执政,党领导政府行使职权的主要职能是为做到这一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提供周到的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和根本目的。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主要是为了激发雇佣劳动者的积极性,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更大的利润,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正因为如此,从这些理论所生发的所谓泰罗制、福特制等等所谓科学的管理方法,虽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最终却是把人变为机器。我国古代有民本民贵的思想,有以人为本的提法,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本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我们党所主张的以人为本是有根本区别的。我们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以人为本,并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他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社会建设这六大任务所要解决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随着这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逐步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也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学习十七大报告,不仅仅是理解报告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把十七大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来说,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动中央1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学校是有生命力的,学校的发展是有周期的,学校发展的动力就是它的生命力。学校的生命力和个性首先来自所有与学校有关的人、学生、教师、以及与学校有着各种联系及共同价值追求的人,学校的生命力和个性根植于学校的文化,而文化来源于本土,来源于先进的管理,生成于一种学校中的人们积极的、合作的、创新的精神中,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使学校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最大限度地关注人的问题,激发人的潜能,求得超越式发展。
“以人为本”是指在学校管理中,以被管理者为主体,更多地关注学生、教职工的独立性、创新性、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存在与价值,人的情感与沟通。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助于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潜能财富,使每个人都能发展,人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激发人的潜能的重要手段。具体说来:
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通过形势政策课、座谈会研讨等形式,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理论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要继续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建设一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