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姣 陈洪海(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文物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成为目前博物馆发挥效能的瓶颈。提升博物馆效能是时代的需求、历史的必然,而提高文物利用效率是问题的关键。“智慧博物馆”的出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智慧博物馆”理念的产生。2012年巴黎卢浮宫与IBM合作建设了欧洲第一个智慧博物馆,激起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浪花。2014年中国国家文物局确定6家博物馆为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探索建立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的应用模式。人工智能被誉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笔者认为以AI技术促进博物馆的升级转型,以“智慧”理念助力文物活起来,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文化需求为导向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文化服务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让文物活起来”日渐成为文博事业的导向。国家相关的政策文件也层出不穷,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2016)、《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2018)等。其次是博物馆的自身发展需求。截至2018年,我国有博物馆超过5000家,其中免费开放的近九成。如何挖掘文物的文化价值以弘扬传统民族精神,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再次是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是物质条件,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公众的需求才能调动公众的参与性,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充分展示文物的魅力。国家、博物馆、公众的需求是三位一体的,是推动博物馆文物利用改革的导向。
二、以文物价值为核心
关于文物价值大多会谈到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等等。根据目前通常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总体认识,以及博物馆功能发挥的特定性,文物利用的价值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价值,是价值的本源和基础,多指物质层面,强调对物质遗存及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保护,重视其作为历史物证遗产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如陈列展示、科学研究、藏品复制、藏品拍照出版、藏品外借等。二是情感价值,主要指教育、情感认同、宣传方面,包括公众教育、配合学校教学、影视宣传、新媒体传播等。比如《国家宝藏》节目以国宝为桥梁沟通历史与现实,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播出伊始即成为综艺黑马,引发文化新热潮。三是发展价值,主要指动态的发展利用、可持续发展利用等,包括数字化利用、文创产品开发等。比如,以故宫为代表的一批博物馆,着力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让冰冷的文物有了时代的温度,日渐融入平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播。
三、以科学技术为手段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智慧”理念下,相关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使博物馆的文物利用更加智慧化、智能化。AR、VR技术让文物更加立体、生动,突破视觉局限,从感觉、听觉、触觉多层次多角度使文物可观、可鉴、可触、可知、可玩,还原历史的鲜活;微信、微博、网站、手机App、在线视频等提高与观众的互动性,推送博物馆信息,宣传文物价值与时代内涵;藏品数字化的全面推进,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博物馆里的藏品。比如法国卢浮宫率先进行藏品数字化利用,早在2004年,就将馆内公开展示的3.5万件藏品及13万件库藏绘画在互联网上展示。为了方便各国观众网上浏览3D虚拟参观项目,网络界面还采用了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4种语言版本。
近几年,我国博物馆界在利用新科技方面的进展也相当迅猛。201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与百度携手合作,启动“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探索用科技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途径。
四、以价值传承为目的
博物馆工作的核心是对文物蕴含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这一点并不会、也不能因“智慧”而改变。“智慧”理念是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推动文物利用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应以国家、博物馆、公众三者的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文物的本体价值、情感价值、发展价值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重要手段,最终以价值传承为目的,去推动我国的文物利用改革之路,让文物活起来,乘科学技术之春风,助文物利用与发展。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4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