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正文

在思政课堂彰显思维之新

时间:2019-04-1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王启兵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作者:徐川(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研究员);唐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些富有创新性的论述,既包含了对人才培养高屋建瓴的总要求,更包含了指引基层实际工作的方法论。今天,我们编发此版,分享部分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所启示、有所助推。

在思政课堂彰显思维之新

光明图片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具体的提升维度上,总书记特别指出,“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其中,“思维要新”是命题,“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武器,“创新课堂教学”是路径,“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旨向,全面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思维要新”的表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教育实效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思维之新,要以守正为前提

思维要新是思政课程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主体变化的现实诉求。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看,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管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要常讲常新。从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面临各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受众看,已经悄然变成了“00后”“05后”为主体的新生代。

新的局面、新的时代、新的情况、新的态势必然要求新的思维。但是,这种“新”是有前提、有原则的新。这个前提和原则就是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提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对科学世界观的认识和科学方法论的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维“新”不了,“新”不好,更“新”不久。“新”不了,是因为认识不清、思路不明,必然只能因循守旧、照本宣科;“新”不好,是因为得其皮毛、失其精髓,必然只能徒有其表、名不副实;“新”不久,是因为底蕴不足、基础不牢,必然只能现学现卖、疲于应付。没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武装,这种“新”,不能持久有力、行稳致远,只能为新而新,名实不副。

有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更加理直气壮、淡定从容,才能从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更好地认清潮流、分清主流;才能从举世瞩目的发展进步中更好地看透成绩、看准问题;才能从勃勃兴旺的理论发展中更好地理清逻辑、知所趋赴;才能从日新月异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思维之新,要以课堂为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他再次指出,要“创新课堂教学”,“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从逻辑关系看,思想性是根本,理论性是原则,亲和力是手段,针对性是切口。

增强思想性,才能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才能让学生在理论学习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法治观、荣辱观,才能真正提升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政治素养,才能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增强理论性,才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才能让学生以理论为框架,以知识为支撑,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认知体系,才能认识到理论的深邃之美、逻辑之美和力量之美,才能据此正确看待、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不断学会“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当好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

增强亲和力,才能传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温度,才能让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深刻的思想,用生动鲜活的现实案例阐释深刻道理,也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好课、“金课”。

增强针对性,才能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痛点,才能看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什么样的时代新人;才能知道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做好需求侧摸底和供给侧改革,才能顺应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也才能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思维之新,要以实效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思维要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精准思政、注重实效。实效的达成需要实现两个层次的融会贯通。一是直接的、短期的和眼前的实效,即“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这属于“教书”层面的目标;二是间接的、长期的和持久的实效,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这属于“育人”层面的目标。

实效达成需要聚焦深刻的学习体验。近年来,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许多高校的思政教学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样态升级和手段创新。一方面,要看到一些围绕“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另一方面也存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名头和方法,一时间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也许有瞬间的愉悦和短暂的兴奋,却没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的深刻,只有内容上固本守正,方法上张弛有度,选材上贴合实际,形式上因地制宜,用“深刻”的思想政治理论回答“深刻”的现实命题,才能引人入胜、沁人心脾、动人心弦、发人深省。

实效达成需要聚焦远大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要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让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青年学生要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共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要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变化的世界局势中看清过往、当下、未来,在社会发展洪流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在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坚持慎思、明辨、笃行,在不断的历练成长中自尊、自信、自强。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6日 15版)

http://news.gmw.cn/2019-04/16/content_32745130.htm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