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正文

从“两会”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时间:2019-03-15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王启兵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作者: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陈定定,海国图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康晓蒙

2019年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总结报告了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并部署了下一年的工作安排,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作出回应。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2018年中国的GDP增量约为1.4万亿美元,增幅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稳居首位,2019年GDP增长的合意目标依旧为6.0-6.5%。另外,世界银行出版的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也从78位上升到46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中国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去年消费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了76.2%,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这一连串的数字均显示,中国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那么,中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什么?笔者将主要从中国先进制造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对外投资合作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经济层面上,先进制造和新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新兴工业产品中的铁路客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83.0%和40.1%。新经济迅速增长离不开中国研发支出的增长与专利申请的增加。2018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18%,截至2018年底,境内外专利申请比上年增长16.9%,授予专利权数量增长33.3%。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研发支出依旧和美国存在差距,但随着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这一差距也将不断缩小。

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互联网浪潮中崛起,也将利用人工智能引发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风口,寻找人工智能支撑下新的国家发展增长点。与国家的人才战略相对应,中国各城市也争相推出“抢人”策略,通过人才激发地区经济的发展活力。

其次,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与对外投资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利用比较优势逐渐融入全球化的40年,曾经中国利用密集的劳动力承接了发达国家的过剩产能,而今则逐渐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经验介绍给其他国家,以期实现各国在比较优势下的互惠发展。

2018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表示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而后同年9月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极大密切了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友好关系,11月召开的中国上海进出口贸易博览会也吸引了大批国家来华交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大大密切了中国与周边邻国的联系,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盘活了中国西安以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展则逐渐推进中泰东部经济走廊的合作开发、中巴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大型合作开发工程等。而今,海南自贸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可以预见,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最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保障。在对内发展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长”,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将国有经济的“稳定性”与私有经济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挖掘国内市场的消费动力,刺激整体经济的发展。另外,国家也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发展的压力,并逐渐建立中小企业长效融资机制,在政策上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在对外贸易上,中国海关总署表示将核验的监管证件从86种下调至46种,全年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了56.36%和61.19%。中国将继续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并将电商技术引入其中,实现国家政策上的全方位保障。

总体来看,中国依旧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人才缺口巨大等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内外发展不均衡所产生的需求,对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等利好条件。城市化不断推进带来的消费需求增加,以及对外投资创造的产业动力供给,将会使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中国经济依旧充满挑战,也满载机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