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万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主题展开专题研讨,这次会议释放出哪些信号?就此,多位学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切实做好这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到“三个既要、三个也要”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做好这一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讲话中明确了“三个既要、三个也要”: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忧患与风险意识,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种使命要求,是一种政治智慧,是一种责任自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对记者表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新的历史时期,之所以强调重大风险挑战,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当前治国理政中各类系统性风险增多,风险联动性增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鹏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这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的主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精准地反映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来军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既要、三个也要”,实际上,对我们未来的工作思路做了很好的界定。这可以高度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科学的体制机制建设,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国家的体制机制建设的具有科学性、动力性,纵然面对风险和挑战,也会有很强的抵抗力。另一个方面,要对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两条腿走路”。我们既要加强风险防控,谋划采取科学的方案加以应对,也要从根本着手,做好化解风险的制度建设。
“斗罢艰险又出发”: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做?除了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加强理论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领导干部的讲话中,特别借用了电视剧《西游记》那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歌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志力提出要求,要求大家“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
“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要明白新的历史时期‘重大风险挑战’的主要特点和形势任务;二是要提高‘斗争本领’,重点需要把握的是应对问题的工具,以及工作方式方法要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樊鹏认为,当前,我们的体制机制,同重大风险挑战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社会再组织化、信息革命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对各类风险矛盾的新特点、新机制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不能仅仅盯着本职工作、本系统工作,还要有整体性思维和联动思维,既要聚焦重点、又关注全局,聚焦系统性风险和整体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
胡敏告诉记者,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紧密联系各种风险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定信心,敢于担当,负起责任,一以贯之和不折不扣地防范应对各种风险,做实做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首先,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武装,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其次,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第三,必须永葆斗争精神,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
http://politics.gmw.cn/2019-01/23/content_32398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