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王昊魁
12月3日,在完成满文朱批奏折整理到件、图像扫描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图像识别加工,可通过满文的拉丁字母转写进行全文检索的满文朱批奏折全文检索数据库,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馆内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对公众开放利用。
该数据库突破了以往检索只能依据著录题名检索档号或责任者的局限,可以检索档案全文信息,大大提高检索效率。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的满文档案包括哪些类型?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活化满文档案?日前,记者走进一史馆进行了采访。
依靠科技力量推动满文档案工作发展
满文档案是国家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有独特的作用和珍贵的价值,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之一,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独特作用,进一步增强和坚定文化自信。
图为满文朱批奏折数据库加工现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供
不过,在满文档案工作中也遇到了人才难题。“1975年满文档案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均已退休,人才面临青黄不接。”一史馆馆长孙森林说,满文档案工作专业性强,需要具备满语文等基本专业技能,人才成长周期长。同时,批量地、系统性地开展满文档案整理、著录、编译等工作,需要水平能力相当的团队集体完成,单凭个别专家“单打独斗”难以胜任。
孙森林表示,为继续推动满文档案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史馆将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锻炼,探索与高校、科研单位以及讲满语较为集中的地方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不断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为满文档案人才培养特别是青年一代成长成才创造机会。
补齐“人才”短板,向科技要生产力,依靠科技力量推动满文档案工作发展。孙森林说,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社会需要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下一步,一史馆会进一步做好满文档案全文检索数据库建设,为满文档案利用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平台。同时,积极探索研发满文档案辅助翻译软件,集合国内外满文档案数字资源,让更多专家学者能够通过满文档案来研究历史,让普通大众能够接触认识满文,为满语文的传承和满文档案的利用作出更大贡献。
满文档案工作焕发蓬勃生机
曾经,满文档案囿于长期专业人员力量不足,整理、著录、编译、研究等工作进展缓慢。为加速满文档案整理和研究,推进满文档案人才培养,经周恩来总理批准,1975年8月正式举办满文档案干部培训班,该培训班在满文专业人才培养和推动满文档案工作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满文老档》(乾隆年间抄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供
“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一代代满文档案工作者披荆斩棘、拼搏奉献,满文档案工作焕发蓬勃生机,取得丰硕成果。”孙森林说。
据孙森林介绍,在满文档案整理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关工作者首先对满文档案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对原本杂乱无章的内阁、内务府、军机处、宫中、宗人府等满文档案进行清理和整理,基本构建起了满文档案保管体系。至上世纪90年代末,陆续完成满文残题本、贞度门残档、阁楼残档等100余万件档案的清理和整理,满文零散档案基本上得到理清和初步整理。之后,有计划地进行并完成了满文题本、录副奏折、满文圣训、满文实录、满文老档等28万余件档案的整理。2011年以来,又完成内务府满文杂件等67万余件满文档案的整理。目前,馆藏满文档案已基本整理完毕。
在满文档案著录方面,满文档案工作者采取手写、计算机录入、数字化图像等多种方式,完成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等档案的著录工作,形成45万余条检索目录信息。同时,在满文档案编译方面,编辑出版满文档案史料39种898册。“特别是使用满文原件影印编辑出版的《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283册,为研究我国西北边疆和民族提供了重要资料,在国内外反响热烈。”孙森林说。
史料作用、文物保护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不可替代
“众所周知,满文作为清代官方语言使用了近300年,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满文档案。其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特别是清入关前的很多档案只有满文,没有汉文版本,史料作用、文物保护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不可替代。”孙森林说。
目前,一史馆馆藏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其中满文档案200多万件,占馆藏的五分之一。满文档案是一史馆的重要特色。
据一史馆研究馆员吴元丰介绍,满文档案是清朝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处理政务过程中以满文记录的各种公文的总称。现存的满文档案,按公文种类可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和平行文。下行文主要包括皇帝颁发的制、诏、诰、敕、谕、旨、寄信等;上行文主要包括臣工呈进的题本、奏折、揭帖、表、笺等;平行文主要包括各官府衙门移行来往的咨文、移会、咨呈等。按照形成机关,又可分为中央的内阁、军机处、内务府、宗人府、宫中各处和地方的宁古塔副都统衙门、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珲春副都统衙门、黑龙江将军衙门等全宗满文档案。
满文档案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吴元丰说,“档案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宫廷事务、民族事务、天文地理、民间习俗等各方面,作为第一手资料对研究清史具有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
“从档案记录内容看,最早的满文档案是《满文老档》,记载了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至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清入关前这段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史实,并收录了当时后金与朝鲜、蒙古、明朝等往来文书,是最早的官修满文编年体史料长编。从档案形成时间看,目前存世的最早满文档案是《满文逃人档》,记载了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至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间,发生的有关逃人的事件,包括后金统治区的居民外逃和派兵追捕以及明朝统治区、蒙古各部之人逃入后金管辖区后派人迎接、安置等内容。”吴元丰说。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