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精神文明>> 正文

以中国智慧载“一带一路”之道

时间:2018-09-28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王启兵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以中国智慧载“一带一路”之道

——《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作者讲述“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智慧

光明网讯(记者 张璋)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孔子诞生了。时间的长河流淌了2569年,他留下无穷的智慧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寻求建立连接欧亚大陆的六条经济走廊,加强沿线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倡议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基因,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仁义、包容等诸多价值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创力讲席教授杨百寅博士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外柔内刚、中庸平和、智慧智谋、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最终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这些优秀的民族性格必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并强有力地支持全世界发展和人力命运共同体构建。”

以中国智慧载“一带一路”之道

杨百寅教授

以文明的互鉴超越文明的冲突

“一带一路”穿越亚洲文明、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覆盖沿线6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从而使“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所国际经济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单许昌博士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如果一概而论,很容易遇到‘文化冲突’;不同国家具有的法律制度体系庞杂,也给投资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尤其是在一些政局不稳、政府对社会控制力不强的国家,我们项目的实施会存在很大风险。”

杨百寅教授在著作《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一书中倡导运用“中庸之道”的智慧来防止各类极端事件的发生。他认为:“在推动经济、文化交往方面,应当综合运用道德、政府和市场这三种力量,并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动态平衡,防止交流模式的僵化。”

“‘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建设、从构想到落地,五年来克服重重困难,体现了‘中国智慧’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单许昌博士说:“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深刻的。”

单许昌博说:“‘一带一路’的‘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道’,是‘分享经验’的‘道’,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改革开放让国民脱贫致富,可谓是‘达’,不仅如此,还要‘达人’,也就是惠及 ‘一带一路’沿线这些国家。比如我们为非洲的欠发达国家带来机遇,非洲很多国家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中国跟他们分享经验。”

在诸多阻碍面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秉承儒家思想的精华,公正对待沿线国家和地区,强调综合运用道德习俗、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多措并举。现如今,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国际项目,已经构成了“一带一路”的骨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双赢和多赢局面正在呈现, “一带一路”的价值也逐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认同。“一带一路”建设以文明的互鉴超越文明的冲突,推动各国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和共同决策,开创了多元文明交融的新路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实质。

让“中国智慧”在沿线沿路生根开花

“一带一路”是中国长期珍视的文明的智慧的结晶,寻求兼济天下、普惠世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需要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够让企业建设、文化交流在沿线各国生根发芽,开出灿烂花朵。

单许昌博士认为在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上,要针对不同文化的特点,结合当地文化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他说:“有些时候,让熟悉中国的本国人介绍中国文化,更容易被接受。波兰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佩菲尔多年来向波兰介绍中国和中华文化,消除了很多波兰人的误会。秘鲁若望二十三世秘中学校中国文化周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学生们用自己的视觉和知识通过文章、绘画、手工艺品、自创歌曲等形式来阐释他们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这也是儒家‘与自然相适应、与四时合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思想理念。”

“此外,我们还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国际传媒网络和文化传播模式。”单许昌博士说。“我们现在要把‘一带一路’变成教材,变成APP,甚至搞艺术创作,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所以我们要有耐心。首先,我们自己要加强学习;其次,要为其他国家提供适合他们阅读习惯的文化产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文化。”

“十年磨一剑” 为民族复兴的大业贡献力量

2018年7月,杨百寅教授与单许昌博士合著的《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一书面市。书中对影响当前社会的传统文化、西方文明和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性的剖析。两位作者对“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的诸多思考也多在《定力》一书中有所表述。

以中国智慧载“一带一路”之道

《定力》最初的写作构想,产生于十多年前杨百寅教授与北京大学出版社林君秀老师的交流沟通。那时候刚回国任教的杨教授有感于所处的变革时代多面临的种种迷茫困惑及整体视角的缺失,于是决定写一本《迷茫中的定力》,把自己的一些观感和体会系统的整理出来。

《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一书是基于杨百寅教授提出的“一分为三”的知识整体论和源自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三源合流”观点。书中所探讨的社会性知识的基础,即基本信仰、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等,事实上组成了一个社会上层建筑的深层次结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表示:“《定力》一书在回顾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承优秀文化的命脉,汲取古今中西文化之精华。无论从实践需要还是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我想这本书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引起更多的讨论,为民族复兴的大业贡献力量。”

http://culture.gmw.cn/2018-09/28/content_31417963.htm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