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桂剧《破阵曲》讲述桂林抗战文化——
在水光山色间重沐抗战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在民族危亡之际,破人之心阵、世之旧阵、敌之围阵……9月3日晚,大型桂剧《破阵曲》在南宁市人民会堂拉开帷幕。作为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展演之一,《破阵曲》的倾情演绎,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
致敬戏剧高地
1938年到1944年,广西桂林成为当时中国西南乃至全国的抗战重镇,大批爱国热血青年、文化志士来到桂林,一时间,桂林城中文化名流云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聚桂林的文化进步人士投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抗战。他们克服艰苦的生存条件,饱含创作激情、爱国热情和战斗豪情,创作出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优秀文艺作品,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化奇观。
以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马君武、张曙为代表的文化抗战核心力量,正是在桂林这片热土上,进行着文化坚守与突围。他们筹建了“中国第一座话剧专业剧场”广西壮族自治区立艺术馆、筹办了“中国戏剧运动的里程碑”西南剧展,将中外文化交融贯通,在促进中华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同时,鼓舞全民抗战士气,启迪民心民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深入挖掘桂林抗战文化,创排大型桂剧《破阵曲》,于水光山色间重沐伟大的抗战精神,于大师遗迹遗风中致敬现代戏剧的高地。
用青春讲述历史
“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这是桂林市近年推进文化桂林建设的主旋律。致敬历史,立足本土,在桂林独有的地域与精神文化上作出新的思考与探索,成了《破阵曲》创作排演中的重要课题。
《破阵曲》的演员主力军,均是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的青年演员。“我们一向重视青年演出力量的培养,重视桂剧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人才梯队发展得有序而坚实。”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院长、该剧艺术总监兼出品人张树萍说,剧中许多主演之前都未担当过新编大戏的主演,但在排演过程中,他们怀着对历史的敬仰,在舞台上释放出满腔爱国热情和昂扬青春。
感动于桂林“抗战文化城”可歌可泣的历史,导演李卓群携“人鬼恋三部曲”、京剧《大宅门》创作团队加盟。团队成员历时7个月筹备,剧本创作逾百万字文献,跨9门学科,经几十小时口述历史整理,厚积薄发,精雕细琢,终于铸就《破阵曲》的精彩。
以山水展示群像风采
破人之心阵、世之旧阵、敌之围阵……《破阵曲》基于深厚扎实的知识积累,以及对现代观众和戏剧创作方向考量,采用“群像式”手法呈现,围绕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马君武、张曙5位文化人士在桂林的经历与追求展开剧情。
《破阵曲》可谓是“五个男人的一台大戏”。音乐家张曙热情似火,以曲破势;画家徐悲鸿木秀于林,以画破心;教育家马君武虚怀厚土,以剧破围;戏剧家欧阳予倩泽被水养,以戏破旧;国歌之父田汉精诚铄金,以志破敌……他们的形象特质和各自的遭遇,正是桂林这座抗战文化城中最鲜艳的原色,亦构成桂剧改革中音乐、妆容、剧本、表演、精神的5个要素。
山之奇崛坚毅,水之温润轻灵,是桂林这座城市刚柔兼具的神韵品质。《破阵曲》中,5位主演的精神气质亦对应着桂林的5座奇峰:田汉似穿山,义勇赤诚;徐悲鸿如叠彩山,妙手丹青;欧阳予倩似伏波山,青峰雄峙;马君武如独秀峰,八桂英豪;张曙似虞山,风华正茂。
“‘群像式’的处理是对传统戏曲创作‘一人到底’思维定式的一种冒险,更是一种突破。”张树萍说,5位男性角色地位身份相当,以桂剧改革为抗战武器,勠力同心,并肩抗敌,织就桂林“抗战文化城”立体风貌,同时全面展现桂剧在新时期的实力和风采。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6日 09版)